要聞 「地區康健」服務不一欠透明 議員:無所適從 難紓負擔 發佈於 3 年 前 2022 年 10 月 16 日 By 明報 【明報專訊】2017年《施政報告》提及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目的是加強社區慢性病治理,紓緩公營醫療壓力。本報透過查閱網站及致電各康健中心及康健站查詢,發現全部未有提供詳細服務內容,例如可享用政府資助的物理治療次數,有會員在面見護士後才獲悉成為會員後,可享私營醫療中心折扣價驗眼及做物理治療。即使是同一營運機構,康健站提供的服務亦有差異。有立法會議員稱基層醫療概念原意雖好,但政府外判服務卻未有統一標準,解說服務工作亦欠奉,恐難紓緩社區醫療需要。 相關文章: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施政報告沙田 Up Next 習: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復興 二十大報告定黨中心任務 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 不要錯過 改善安老業人手 何啟明預告有措施 繼續閱讀 贊助商 猜你喜歡 甯漢豪:北都目標10年變成熟社區 鄧炳強:將成立跨部門小組打擊黑工 刊憲泳灘缺救生員 工會籲「試點」勿外判服務 垃圾徵費檢討進展下周一交代 遊艇來港毋須先申泊位 推措施方便內地船長考核 【Emily】提金融商貿物流 曾俊華:點解唔做好港經濟最大嗰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