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醫衛局推基層醫療藍圖提五大改革方向 倡設基層醫療署統籌 (18:58)

發佈於

醫衛局公布基層醫療藍圖,改變以往重治療和輕預防觀念,冀達至早發現和早治理,提出五大改革方向,包括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規劃基職醫療人手、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測,當中包括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市民在私營醫療界別診斷和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藍圖又提出成立「基層醫療署」,管理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質素和標準,並推出基層醫療名冊,及建立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轉介流程。整合數據方面,當局冀建立一站式醫療服務電子平台,推廣醫健通作個人健康戶口。另外,當局會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培訓,在基層醫療名冊下制定培訓要求,並逐步加強中醫師、社區藥劑師等專職醫療人員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角色。

被多次問及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時間表及具體的指標,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僅表示將於2023年第二、三季度開始實施「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未具體交代完全落實藍圖時間表,稱藍圖旨在改革整個醫療系統,會影響未來數十年的醫療發展,並非短時間的工作,稱現時第一步是公布計劃,未來數月會收集不同持份者意見,計劃的影響也未能即時顯現。

藍圖提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中,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為高血壓的市民可獲轉介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政府將資助確診者部分費用。被問及是否擔憂地區康健中心的接觸面不夠廣,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表示,過去地區康健中心服務受新冠疫情影響,亦會接納審計署提出的全部建議,稱藍圖推出後,會重新調整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發揮地區康健中心在基層醫療中「超級聯絡人」的角色以及與家庭醫生的配合。

當被問到共治計劃的收費水平及會否因應弱勢群體而設分流安排時,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強調,共治計劃旨在識別患病高風險人群以「治未病」。至於具體的收費標準,她表示,現時仍在計劃階段,需要參考過往經驗及市場水平,並與業界溝通。被問到共治計劃會否考量市民的經濟狀况,以及是否會調整普通門診收費以改變市民求醫習慣,盧寵茂認為考慮相關問題為時過早。醫衛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強調,傳統的門診、專科及急診室的收費都屬於醫管局的管理範圍,有恆常機制衡量,當局亦會考慮患者承受能力。

人手方面,李夏茵表示,目前本港有約1.5萬名醫生,《基層醫療名冊》約有2600人,稱不希望人手問題窒礙基層醫療發展,相信推出計劃後會有更多醫生加入,同時她表示,計劃未來兩年內落實相關名冊的過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