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鍾沛權:區家麟評論有根據非煽動 專訪羅冠聰因具影響力非美化 (13:41)

發佈於

「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時任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其所屬母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今(13日)於區院進入第20天審訊。鍾沛權繼續作供,重提控方指立場是「政治平台」,但僅找出數十篇涉煽動文章,直言若立場為了襯托數十篇文章,而一年刊兩萬多篇文章,「咁我哋作為一個政治平台,真係好失敗囉」。

控方在開案陳辭列出立場17篇文章屬煽動刊物,包括4篇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的博客文章,其中《2020香港新詞》被指肆意攻擊政府,描述「港警合謀」、「十二港人人間蒸發」,是「妖魔化」司法制度。

鍾沛權在庭上回應,區家麟的評論「絕對唔係無的放矢、生安白造」,指當時有傳媒發現飛行服務隊監視12港人離開香港水域,而警方始終沒有否認刻意待12港人駛離香港,任由他們在內地被捕;12港人一度下落不明,律師未能接觸他們,故區的評論有事實根據。

鍾沛權續解釋,區家麟自立場新聞成立便是博客之一,形容他是「公共知識分子嘅楷模」,文章言之有物,反映社會意見,是其中一名最優秀的專欄作者,另確認案中4篇區的文章原本分別刊於《蘋果日報》及《明報》。

另一篇文章是立場專訪流亡海外的羅冠聰,控方指立場美化羅冠聰,亦沒有與其政見「切割」。鍾沛權則認為傳媒與受訪者立場切割是「好奇怪」,猶如「免責聲明(disclaimer),冇咁嘅必要」;而立場的專訪盡力立體地呈現人物,不代表美化他,「亦都無必要醜化或者美化佢」。

辯方呈遞多篇報道,顯示《明報》、《信報》、有線新聞均曾專訪羅冠聰。鍾沛權補充,羅是受矚目及有影響力的人物,不同傳媒都希望找他受訪,亦對此不感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