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美角力升溫 海底電纜成較量舞台

【明報專訊】在中美角力近年升溫的大背景下,海底通信電纜亦成為雙方較量的舞台。路透社的最新專題報道概述了美國的「招數」及其背後考量,即預防中方截取美方數據和通訊的風險。《金融時報》本月中旬的報道,則指控北京在南海地區同樣試圖介入外國海底電纜的項目。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華府過去4年在亞太地區至少介入了6宗私人海底電纜交易,包括尋求阻止中資企業承建或營運牽涉美國戰略利益的海纜項目。其一例子是中電信、中移動和中聯通有份加入財團的價值6億美元SeaMeWe-6項目,該項目海纜連接新加坡和法國,預計2025年完成,2020年時原屬意由中國華海通信(HMN Tech)承建,惟美國國務院親自介入,由駐新加坡、孟加拉、斯里蘭卡等至少6國的美國大使去信有份投資電纜的各國電訊商「威逼利誘」,一方面警告華海通信或會受美方制裁,屆時其架構的電纜向美國客戶出售通訊頻譜將面臨困難,又警告中方可能會在線纜內置遙控監控設備;另一方面以培訓撥款誘使這些電訊商改選美國承建商SubCom。最終後者中選,其後中電信和中移動也退出項目財團。
中方被指管控南海通信電纜項目
《金融時報》則指中方開始對南海範圍的通信電纜項目實施管控,妨礙鋪設和維修。報道引述兩名業界行政人員稱,連接日本到新加坡、支線經台灣和香港的「東南亞-日本2號」(SJC2)項目,在香港周邊水域的海牀勘探工程便因中方反對和拖延批出許可證而延宕超過1年,理由是關切分判商或從事間諜活動或植入外部設備。數個業界消息表示,中方針對南海電纜項目的監督動作,是回應北京被剔出國際項目和擔憂企業可能利用電纜作為情報刺探的掩護。
海纜議題甚至牽涉台海局勢。連接台灣本島和馬祖兩條電纜上月先後被大陸船舶弄斷,導致馬祖互聯網服務幾近中斷。儘管暫未確定事件屬故意或意外,但有台灣和美國專家憂慮,倘北京有朝一日武力攻台,第一步可能包括切斷連接台灣的通訊海纜。
(路透社/金融時報/美國之音)
相關字詞﹕台海局勢 中美角力 海底電纜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