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學鋒:批評「賤賣」不恰當 理性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最近香港的土地市場起了變化,受疫情、美國加息、環球經濟等狀况影響,本港樓價及地價有所下跌。近年政府賣地亦多次出現流標,流標土地及後又多以較低價格再出售,導致賣地價格降低不少。早前本土研究社刊登文章,指近年政府為保賣地收入,不惜「賤賣」土地。本人認為這種批評並不恰當。

首先,土地價格隨不同時間、環境及其他因素有升有跌,本土研究社只看近年賣地情况,便指控政府「遷就發展商」、懷疑「向市場讓步,務求盡快賣出土地保障政府收入」、「將土地供應及規劃的主導權拱手相讓」,並不可取。

幾年前,本土研究社出版《供不得其所:香港長遠房屋策略新視野》一書,內容提到房屋政策未能解決市民需要的根本原因就是高地價政策,「作為全港的最大地主,政府是高地價政策最大的受惠者」。書中更提到,「政府房屋供應的首要考慮是樓價不能跌……地產商和物業投資者看穿政府不想樓價下跌的保守心理,自然肆無忌憚地入市炒賣」,導致樓價只升不跌。

「高地價政策」並非政策

幾年後的今天,政府減價出售土地,本土研究社卻批評政府「賤賣」,亦質疑「麵粉價低或不等於麵包價平」,指政府減價賣地不會令樓價下調。賣地價格高,本土研究社批評政府受惠;賣地價格低,本土研究社批評政府遷就地產商。其實在市場機制下,賣地價格的高低需要按市場調整;但本土研究社不論地價高低,多年來任何時候都批評政府的土地政策,實在難以服眾。

第二,本土研究社一直所說的「高地價政策」及「賤賣土地」,均沒有清晰定義,只屬口號式指控。其實,「高地價政策」並不是一項政策,而是社會對港府以高價賣地收益作政府主要財政收入的一個觀察,極其量是對政府在該時期運用的財政哲學及方向的一個指控。但若所謂「高地價政策」確實存在,又何來今天「賤賣土地」的批評?今天政府願意降低價格賣地,又能否抹去「高地價政策」帶來的污名?對於未有清晰定義的詞語,筆者認為公眾應多加警惕,以免被有心人誤導。

第三,本土研究社指控政府受制於市况而平價賣地,是將土地供應及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地產商,是有失公允的。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在樓價下跌時持續供地,到底是會令樓價上升還是受壓?樓價受壓是地產商樂見的結果嗎?若否,平價賣地究竟是在遷就地產商、將主導權拱手相讓,還是在跟地產商對着幹?筆者認為,本土研究社指控政府平價賣地是要惠及地產商,十分牽強。

政府願降價賣地 應當支持

其實,政府願意降低價格出售土地,確保土地供應量穩定,我們應當支持。歷來,香港地價、樓價大起大落,除了受外圍環境影響,更重要是市場對土地供應不穩有憂慮。

過去,港府的土地房屋政策缺乏長遠規劃,在興建居屋、開發土地等工作上時快時慢,甚至曾停止開發土地多年,導致房屋及土地供應欠缺穩定。今天,我們應更理性、務實地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從多方覓地、保持土地及房屋穩定供應,有秩序地逐步紓緩房屋緊張,讓市民及市場對一定時間內的房屋土地供應有一定了解和信心,地價及樓價自然不會大起大落,房屋問題亦能夠隨着時間而得到改善。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學鋒]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