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德文:「對華脫鈎」論 可以休矣

發佈於

【明報文章】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至7日國事訪問中國。經中歐雙方商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亦於同期訪華。訪問期間,習近平會見馬克龍,與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舉行三方會談。

此訪標誌着3年新冠疫情之後,中法、中歐之間的高層交往重歸正軌,達成重要原則共識和務實合作成果,其中最大亮點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都明確否定了歐洲在經濟上「對華脫鈎」的可能,說明歐洲政經界主流已經就此達成共識,曾經在歐洲屢有泛起的「對華脫鈎」論可以休矣。

歐盟產業競爭力減

對華脫鈎絕非明智

其實,「對華脫鈎」論的荒悖自不待言。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促會)資料,去年中國與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頭兩個月中歐貿易額已達1200億美元,年內大幅超越去年貿易額幾無懸念。其中,中國從法國的進口額同比增長12.2%,中國正在成為法國最重要的「買家」。

在世界經濟前景不佳、歐盟產業競爭力下降的背景下,在經濟上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成長中市場的中國「脫鈎」,對歐盟來說絕非明智之舉。馬克龍明確表示,歐洲必須抵制那些減少對華貿易和外交聯繫的言行。馮德萊恩也表示,與中國「脫鈎」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利益。兩名領導人對與中國關係的共同看法是需要「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與中國脫鈎(de-coupling)。

穩定中歐關係 需雙方相向而行

去除「對華脫鈎」論的消極影響,對中歐關係行穩致遠至關重要。習近平在會見馬克龍和馮德萊恩時強調,應共同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性。事實上,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對歐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但近年來歐方對華政策出現不少負面動向,歐盟對中國企業市場准入的壁壘明顯增加,持續用行政手段限制企業市場行為,對中資企業的歧視性執法時有發生。

據中國貿促會數據,33.04%受訪中資企業認為歐盟營商環境惡化。這些消極事態抑制了中國企業對歐投資的積極性,中歐投資合作的前景不容樂觀。

要增強中歐關係的穩定,需雙方相向而行:

一是要適應深刻變化,既要適應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要適應中歐之間實力對比和產業互補結構的巨大變化。今年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確立的20周年,雙方應該以積極、建設性的態度,通過多層次交往和協商,不斷創新合作的領域和方式,強化在新形勢下可持續的互利共贏關係。

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既要不斷尋找和擴大共同點,也要以相互尊重態度正視雙方差異。中國和歐盟這兩個差異很大的國際行為體,要發展可持續的穩定關係,求同存異可說是先決條件。

三是要增強雙方關係的自主性,真正建立不針對、不依附、不受制於第三方的中歐關係。中方讚賞法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和推進歐盟戰略自主,希望歐方能形成更為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奉行務實、積極的對華政策。

其實,在不追求對華「脫鈎」方面,美國近期也有積極表態。拜登總統在今年2月初發布的第二次國情咨文中,同樣強調其對華政策「尋求的是競爭而不是衝突」。那麼,歐洲能否表現出比美國更具建設性的對華政策,這對中歐關係的未來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

習近平多次強調中歐雙方有廣泛共同利益,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馬克龍此行率領逾50人的商業代表團隨行,其中包括空中巴士、奢侈品巨頭LVMH、法國電力集團、法國巴黎銀行等企業的商界領袖,有望在訪問期間促成新的務實合作成果。

就解決烏國危機達共識

對化解衝突帶來新希望

同時,在雙方立場差異較大的俄烏衝突方面,中歐領導人就推動政治解決達成原則共識。歐方讚賞中方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所做的努力,願同中方合作共同尋找勸和促談的辦法。

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任重道遠;但中歐之間能夠在此問題達成原則共識,無疑對化解俄烏衝突帶來新希望,說明只要雙方相向而行,中國和歐洲就能夠在解決地區及全球性的重大問題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德文]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