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學童人口下跌 教育規劃如何回應社會需要

發佈於

【明報文章】經歷一段時間的人口穩定期,近年適齡學童人口下跌,終於再有小學收生不足無法開班。有學校面臨「殺校」危機,需提交改革方案。放眼未來數年,移民潮和人口下降已成定局。

過往曾有一段時間,針對學童人口下降,採取殺校等措施,引來業界疑慮:辦學不是開舖,不是沒有生意就關閉炒人,待人口回升方培訓人才。開班數和殺校等問題,往往跟整體教育質素掛鈎;而整體教育規劃,又需回應社會需要。

香港長遠的人口規劃

千禧年初,小學殺校潮「血流成河」,源於香港學生人口整體下降,學校收生不足。經歷「雙非」(父母均非香港居民)嬰兒潮使學童人口回升,到2012年時任特首梁振英推行「零雙非」政策後人口回跌,至今學童人口漸穩定地下降。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0年9月發表的人口推算,香港出生率呈下降趨勢,而且6歲和12歲的學齡人口,至2029年時,將較2023年分別下跌約7000人及約1萬人。該報告於2020年發表,仍未計算近年移民潮對學童人口和出生率帶來的衝擊。

學生人數少了,按邏輯自然要裁減學校,因此局方提及考慮搬遷和合併學校等措施,以維持穩定。不過,措施是否足以穩定學校編制,保障不同地區學童可就近入學,同時避免有經驗的老師流失、年輕教師無法入行而青黃不接、弱勢學生上移至不適切學校的錯配問題?

另一邊廂,現時有九成小學推行小班教學,教育局長蔡若蓮卻指不會考慮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然而,近年教育發展更重視科研、培養創意、合作學習、融合教育等,不少學校早就自設校本小班,老師有更多空間和更針對性地照顧不同教育需要的學生,證明學校有其需要;但官方維持每班約30人的班級結構,未能滿足現實的教育需要。

業界常強調,隨着學童人口下降,局方應進一步推進小班教學,或鼓勵不同特色的學校發展,不需額外增撥資源,可滿足不同教育需要,亦能穩定學校和人事編制,一舉兩得。局方拒絕中學小班,坊間懷疑與政府長遠的財政負擔有關。但沒有良好的教育投資,又影響社會長遠的發展和收益。雞先抑或蛋先,糾纏不清。

同時,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提議吸納內地和「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以自資全額方式入讀本地中小學,補充生源和穩定學校結構。業界和社會對這些建議較少反應,感覺難以想像。

引入境外學生可行嗎

隨着近年香港社會的轉變,對內地和其他地方市民的吸引力大減。近年申請來港的內地專才數字減少。最近推出「高才通」計劃,已有傳媒報道,有內地人才申請卻不一定來港;或只為子女換取更多選擇,將來以境外生身分優勢報讀內地大學,不一定留港升學就業,長遠無法為本地培育人才。

另一方面,本地對少數族裔人士的融合教育資源和培訓不足,在教學語言、家校合作、校方和老師的文化敏感度、公開試和升學要求等,即便對居於本地的少數族裔社群,都面對不少困難,遑論進一步擴大收生、直接從「一帶一路」地區引入學生。引入內地學生或東南亞學生,幾乎是藥石亂投的建議,既不符合現時環境,亦會使教育現場更為混亂。

歸根究柢,針對學校收生問題,需要考慮長遠社會需要,也是香港搶人才和留人才的問題。政府應鼓勵發展特色學校、在中學推行小班教育,如此既能穩定教界環境、滿足不同教育需要,亦長遠培育本地人才。

作者是前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