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忠菲:馬英九大陸行促兩岸融合 惟阻力仍巨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馬英九先生早前攜台灣青年學生造訪大陸,其大陸行的第一要義在於祭祖與尋根,大陸對他的團隊也給予高規格的真誠接待;此行同時也觸動了台灣民進黨當局的神經,美國的對台政策亦顯示出「陰陽兩手」的動向。幾大因素,相互作用,歷歷可見。

一、祭祖尋根,傳遞兩岸融合之心

從馬英九在南京、武漢、湖南的談話內容看,最關切的內容無疑是兩岸和平;參訪之處,也是中國歷史濃墨重彩、可歌可泣之地。整個大陸行程,還安排了多場兩岸青年學生之間的座談會,寄希望於兩岸青年交流,努力減少台灣青年一代對大陸的隔膜感,增加對大陸的認知,感人以懷。祭祖時他不忘祖訓的悼辭,言真意切,展現不忘民族情懷、不辜負振興中華的信念,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對兩岸血脈之根緊密相連、兩岸人心不會漸行漸遠的表白。

作為政治人物,面對島內藍綠混雜的局面,馬英九強調「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等,確有為國民黨「選舉打工」的一面。但另一面,也是強調尊重歷史,強調國民黨作為一個政治集團,願意在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應該肯定的。

大陸的回應也令人關注。大陸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在陪同馬英九從武漢到長沙祭祖的高鐵行程中,轉達了習近平對馬英九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信號在於從肯定「習馬會」的角度,肯定了馬英九先生在發展兩岸關係中做出的重要貢獻。

同時,大陸還釋放了尊重與理解、繼續往前走的信號。如除了禮數周到之外,宋馬兩人在旅途中輕鬆愉快地交流,不避諱雙方對歷史與現實看法的不同,展現出中國文化磊落、前瞻、天下為公的氣氛。用宋濤的話說,就是向世界展示,兩岸中國人不論分離多久,都終將團圓。兩岸是一家人,誰都不能把彼此分開。可見大陸認為馬英九此行有利於兩岸融合,根在中華,功在民族。這是很高的評價。

二、民進黨反應與美國管控「腔調」

這分為兩個層次。先看民進黨對馬英九大陸行的反應。3月29日蔡英文開啟其「民主伙伴共榮之旅」的拉美行,規劃在去程與返程時順道「過境」美國,並在加州與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這意味着從今年2月至3月以來,沸沸揚揚的麥卡錫「將高調訪台」事件,在經歷中國大陸提出強烈抗議、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到華盛頓游說、麥卡錫本人及美國國會採取「避而不見」後,作為「政治尷尬」,將在這次以台灣領導人「出手」的方式給出「下文」。

對蔡英文藉「過境」美國繼續「謀獨」,謀劃會見美國政要,大陸國台辦明確表示將堅決回擊。美方反應是對蔡英文的「過境」給予「降溫」接待,除取消對蔡英文紐約之行發布「例行簡報」之外,安排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對蔡英文頒發全球領導力獎(Global Leadership Award)的場所,也重新安排在一家賓館。而共和黨蓬佩奧等忠實吹捧民進黨的「鐵哥們」,也未出席。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在獲獎致辭中罕見地辯稱:中國大陸刻意升高緊張情勢,但台灣總是謹慎並冷靜地回應,這讓世界看到,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是負責任的那一方。不忘對大陸「倒打一耙」的同時,與過去「兩岸互不隸屬」的囂張氣焰相比,腔調明顯下降。

反襯還來自台灣「府院黨」的互動。3月31日,「行政院長」陳建仁以馬英九與宋濤會見為藉口,對媒體表達「馬英九訪陸沒有達到尊嚴對等的效果」,批評馬英九愧對「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職責,台灣「不能接受」。民進黨中央在網上社交媒體聲言「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發出「極端台獨」論調,平衡蔡英文的「腔調下調」。

蔡英文提到的兩岸關係,正是民進黨的「短板」。民進黨擺出大陸政策有可能回到「中間路線」的樣子,實際上是在執行美國的旨意,因為美國的全球戰略及對華政策發生了變化。此外,就兩岸關係而言,美國始終有「插不上手」的一面。如今馬英九赴大陸祭祖,兩岸關係緩和,民進黨面臨巨大壓力。民進黨在國際面與兩岸面,處於「六神無主」狀態。

再看美國對民進黨「腔調」的管控。目前,拜登政府在黨爭、金融和債務危機,俄烏戰爭導致的地緣戰略方面面臨的壓力,對美國與中國全面競爭的戰略產生了影響。美國對華政策出現「減少陰謀」、更多「借助陽謀」的動向。據大陸《環球時報》報道,3月22至25日,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美國務院新近成立的「中國組」負責人華自強(Rick Waters)低調訪問上海、北京、香港;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通話。這些動向顯示,拜登政府在中美關係中不講規矩、不按邏輯,無限制打「台灣牌」的行事風格,即美國執行強硬對華、所謂「政治正確」的做法將「稍許收斂」,回到中美正常博弈的軌道。

三、美國「陰陽兩手」不可不防

去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硬闖」台灣後,中美所有軍事聯繫戛然中斷。中國發出的信號說明,若拜登政府不尊重競爭對手、不講國家間誠信,這種做法持續下去,必然會演化成中美之間在台海的軍事衝突。但美國歷來的談判策略是邊打邊談,不會輕易撒手。所以,對美國的「陰陽兩手」不可不防。蔡英文「過境」美國,下半場戲仍可能波濤洶湧。

在美國因素影響下,加上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因此民進黨仍有可能走加深兩岸矛盾的老路。目前民進黨在「府院黨」三方的「平衡」互動、美國對民進黨腔調的「管控」,以及真假「中間路線」,最終要與2024年台灣選舉的利益作權衡。對民進黨的「台獨」分裂主義,不可掉以輕心。

作為政治人物,馬英九先生大陸之行的成功,是顯然的。其影響相當於發出了象徵兩岸融合前景的一張名片,在突破至今仍相對緊張的兩岸關係方面發揮了作用。

不僅如此,馬英九此行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天下為公」、以世界和諧為責任,思維上完全突破西方的功利模式。當年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討論中國哲學時曾說:「西方是外向的,東方是內向的;西方強調我們有什麼,東方強調我們是什麼。」中國人的智慧能夠成全兩岸關係,中國人追求和平統一的經驗也必有所得。

作者是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忠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