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醫管局:高風險病人未應廣播會尋找 事主分流列「次緊急」 按程序不尋人 失聯病婦猝死醫院

發佈於

【明報專訊】東區醫院急症室一名長期病婦前日被發現於廁所不省人事,其後不治。醫管局昨再交代,稱病人自行求診,分流評估「次緊急」類別。有急症室醫生稱,指引規定須主動尋找高風險失聯病人,需要時會報警,該醫生形容「每日都有好多病人唔見」,情况穩定的病人失聯或自行離院,則不會按上述方式處理。有病人權益代表建議檢討機制,籲參考港鐵於殘廁加裝行動感應器。

稱東院每日巡廁7次 殘廁鐘正常

醫管局回覆稱,若職員廣播呼叫病人未獲回應,會按程序再次廣播;如首次呼叫「高風險病人」後無回應,職員會到等候區尋找或致電病人。該局稱,東區醫院職員每日會定時到院內洗手間巡查及清潔7次,殘廁內有緊急求助鐘,裝置運作正常。醫管局未回應會否考慮增設感應器,稱會繼續物色適合新科技,提升病人安全及醫療服務質素。

涉事58歲女子周日(16日)因發燒和咳嗽求診,等候12小時至翌日早上獲診斷,其後失聯4小時始被發現於輪候區殘廁內失去知覺,經搶救不治。據悉院方翻查閉路電視,發現病人下午約2時半進入殘廁,約兩小時後有病人因未能開門而通知醫護,職員破門並發現事主。

「每日都好多病人唔見」

醫生稱次次尋找礙運作

有公立醫院急症室醫生稱,指引交代須主動聯絡高風險病人,包括精神失常、受藥物或酒精影響、抑鬱或自殺傾向者等,前線須致電病人及尋找整個急症室包括廁所,下一步通知保安,如不果會報警;非高風險情况如傷風感冒者,則不會啟動上述機制。該醫生形容「每日都有好多病人唔見」,最常見因等太久或自覺身體狀况改善自行離院,難以每有病人失聯亦花時間尋找,免礙急症室運作。

社協倡錄暫離 殘廁裝感應警報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病人「行開食個飯」、「返屋企照顧小朋友」或轉往私家診所很常見,惟職員不應先入為主不積極尋找,局方須檢討指引,亦建議更新系統記錄短暫離開病人。

連同今次個案,過去3年共4名病人在急症室等候時離世。彭認為反映醫管局處理同類事件未完全改善,個別醫院雖曾考慮用智能裝置監察,但再無交代進展。他稱港鐵去年有乘客在紅磡站廁所失救,建議局方仿效港鐵於殘廁安裝行動感應器,如使用者一段時間沒動靜會發警報,也可用智能手帶等實時監察病人維生指數。

港島東醫院聯網前總監、東區醫院前行政總監陸志聰認為,前線判斷病人是否高風險,醫護一般懂辨別哪些病人要「睇緊啲」,難透過修改指引改善。他稱廁所較敏感,經常拍門或呼叫會令用者尷尬,認同使用科技是最有效方法。

明愛籲私家診所設夜診紓壓

明愛醫生協會會長兼急症室醫生李福基稱,急症室分流分5類,最高風險3類均能短時間內處理,病人在特定區域等候,醫護人員監察維生指數。較低風險的第四類次緊急及第五類非緊急,病人輪候較久,若需安排不同檢驗,「全部都要等,等等下就好耐」,其間病情或惡化。李福基說近期急症室及病房幾乎飽和,憂再有同類事故,建議將第四及五類病人分流至家庭醫學部或普通科門診,並呼籲私家診所增加夜診,紓緩急症室壓力。

相關字詞﹕流感高峰期 李福基 陸志聰 彭鴻昌 急症室 醫管局 東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