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銳紹:不破樓蘭終不還 春風未度玉門關——淺談夏寶龍訪港的重點與反應

發佈於

【明報文章】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6天,可以從多角度觀察和得出各自的觀感。種種迹象可見,此行的重點是國家安全,要求各方按官方的標準努力,對外國和外部勢力,要像唐代王昌齡《從軍行》那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不過,民間則希望盡快落實「由治及興」;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唐代王之渙《涼州詞》更為貼切:「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至少眼前是『春風未度玉門關』)。」上述兩點並不互相排斥,只是同時存在而需要不斷拉近距離而已。

(1)行程重點不同 官民感受有異

──從官方的安排和宣傳可見,夏寶龍此行重點是出席4月15日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個日子定得不錯,可令人記起34年前同日,正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之期,其後更出現「六四事件」。這不是借題發揮,而是事實陳述,毋須介懷。官方指當時背後有「外國勢力」,所以在某程度上也符合「國家安全」的教育意味。

長期以來的形勢很清楚,香港主流民意不贊成「港獨」,港人也重視國家安全,與官方目標相符;但民間同時強調的是:怎樣才能真正維護國家安全?毋須諱言,這方面有明顯落差。官方認為必須在制度上、行動上、意識上建立百分之百的安全系數,才能萬全;民間則認為:一、防外與治內必須分清,不宜混淆;二、行動上如果過猶不及,唯恐失之,反傷官民關係,只會適得其反。

──夏寶龍此行提出不應「軟對抗」。簡單而言,「軟硬對抗」對官民均無好處,不能凝聚力量;惟如果不深入了解和討論「對抗」的內涵,則可能引發新的憂慮。早前,官方已提出「躺平」都不應該(意指應積極配合官方行動),但客觀現實卻是不少人感到有力無處使,即使投入地區的民生工作,都會遇到重重障礙和政策歧視。最近還有一個新焦點,就是在歡樂活動中「向制服人員射水」,是否「軟對抗」?水是軟的,但意圖是否硬的?如何判斷,全非民間可以掌握,更遑論「騎劫」之類的名詞了。

──至於建制的架構,夏寶龍提出「由愛國者組成的立法會,要成為良性民主平台」(引述與會者之言),鼓勵市民理性表達意見,不是為對立而對立。沒錯,我想市民普遍贊成這些原則;但大家回顧昔日的立法會時發覺,溫和泛民不是這樣做嗎?為何如今卻一概「清零」?當然,「理性」、「溫和」的標準難以確定,惟至少民意調查顯示,溫和泛民確是主流民意支持的。處理好這方面的關係,才有利於「由治及興」。

(2)對比以前京官訪港 各有輕重

──每次內地官員或領導人訪港,外界多從其行程觀察當時的政治氣氛,所以不妨略作比較。回歸前,港澳辦時任主任魯平來港,曾廣發英雄帖,舉行公開聽證會。江澤民1998年來港,突然在馬鞍山新港城商場出現,與市民近距離接觸。2003年溫家寶來港,到淘大花園探訪「沙士(SARS)家庭」。2004年喬曉陽來港講述中央政策,司徒華等多名泛民人士在座並提問。李克強來港時,到過麗港城。張德江來港時,曾在酒店會見立法會泛民議員。

容或這些只是當時的需要,或者是政治公關,事前都經過某種選擇和安排,但效果始終是好的,正是假戲不妨當真做,促使戲假變情真。重提這些舊事,不是用前人非今人,而是想說明:如何爭取民心和民意才是最重要的。內地流行「直面」一詞,即直接面對,而不是側面相對,總會對「由治及興」、鞏固信心有好處。

──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政治氣候,也有保安角度的需要,不能同日而語。所以,我亦不一概排除官方的角度。惟不妨從深度思考,為什麼當年可以而今天不行?純粹因為外國和外部勢力搞亂香港?全因為「反中亂港分子」冥頑不靈地搞破壞?或因為市民「受謠言幻術所騙」?在此難以開展分析,只想到官民關係就是一口需要鬆開的螺絲釘,如向緊的方向扭,也許愈扭愈緊、愈鎖愈死;但向相反方向轉,就會出現轉機甚至生機。

──由是觀之,夏寶龍此行的內容廣泛,基本上接觸到各個主要領域(中央也關心的「劏房」問題則未暇考察),贈言亦多,屬好言相勸的性質。不過,民間的反應似乎霧裏看花,終隔一層。官方日後如能更多理解市民的心理落差而制訂政策,也許效果更佳。否則,夏寶龍此行「考察」,只能起到「考核、督軍、由上而下視察」的作用,強化官員的忠誠和執行力度;對民間而言,卻是明月在天,清蓮在地,投入江心,只能水中抱月。

(3)調查研究也要講深度和方向

──內地最近強調「調查研究」,夏寶龍來港用「考察」字眼,但也接觸各界人士,包括青年。關鍵是能聽到多少真話、實話,以及能否兼聽正反兩面的意見?也許官方希望示範「建設性平台」的模式,即使會面中有不同意見,也不會公開。不過,這種氣氛已逐漸轉變成為一種層壓式的自我收縮。官方雖說「不妨大膽直言」,但連體制內人士都擔心引蛇出洞,言者無罪,聽者有意,說話也要「想過度過」。體制外的人為免蒙上「挑起仇恨」之責而被秋後算帳,因而「慳番啖氣」。說到底,客觀效果就是抵消了官方的形象工程,拉近官民距離的表演亦提早落幕。

──調查研究除了深度之外,也要講究調研方向。每次京官來港,都按其需要辦實事,其中一項就是了解敵情,教育民眾「敵人亡我之心不死,作亂之舉仍潛而未發」。不過,如果重視敵情多於重視民情,或者只重視順的民意,而忽略逆的民情,則可能引入支路。其實,大家都重視「安全」問題,也願意共同努力;惟如果只側重「(國)安」而忽視「全(民)」,也會事與願違。所以,按目前已「由亂到治」的氣氛而言,不妨讓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全面、公開和理性討論,免除在「絞刑架」下發言的擔憂。

──夏寶龍這次來港,繼續希望港人「拼經濟、賺多啲」。這個方向與其中一種主流民意相符,互不違背。跟着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才能舞步一致?歷史經驗證明,寬鬆合拍的舞術勝過硬橋硬馬的武術,這是另一種政治藝術,容後詳談。眼前,對敵可以「不破樓蘭終不還」,惟對民則要努力爭取,「春風早度玉門關」。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