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卜約翰:委任區議員 不利反映真實民意

發佈於

【明報文章】在特區政府表示即將公布區議會檢討方案之際,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考察期間,多次強調區議會的角色及價值——他說區議會應「回歸」其諮詢角色。此說法呼應許多區議員在2019年泛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大勝後的政治議程。該次選舉結果,反映對當時林鄭月娥政府表現的廣泛民憤。

不意外地,夏寶龍指出區議會應由愛國者組成,支持特區政府及特首,並擔當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樑,亦應向當局反映「真實」民意。我們大可判斷,當局將以某種形式保留本港的區議會。

《基本法》清楚訂明區議會屬諮詢組織,即是顧問(advisory)形式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第97條)。它們可能就文化、康樂及環境衛生範疇提供服務。於2020年,全港18區共有479名區議員,當中452人經選舉產生,27人屬新界各鄉事委員會的當然議員。至2021年,在《港區國安法》及新選舉制度實施下,有七成區議員辭職、離港、被撤銷資格或拘押。這就是今時今日的情况。

公眾參與可確保有效反映真實民意

區議會發揮多個功能,一些得到承認(acknowledged),一些則沒有。首先,如夏寶龍指出,區議會就地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包括土地規劃、公共交通、政府及私人的基建計劃,以至堆填區、老人院、公屋等公共設施的選址。

其次,夏寶龍提到期望區議會向政府反映「真實」民意。此功能與前者息息相關,因為區議會所提供的意見不應受制於既得利益。

在揀選區議員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是確保區議會反映「真實」民意的有效方式。自1999年以來,至少有75%的區議員是經直選產生。於2019年,有94%區議員經直接選舉產生,其反映了「真實」的民意。或許,那時候當權者不大喜歡民眾的選擇。

夏寶龍訪港考察期間,重申當局對2019年反政府示威的定性,即那是一場失敗的「顏色革命」。他表示「遊行不是表達利益訴求的唯一方式」,環保民生等訴求很易被騎劫,或遭反對陣容政治化;並說2019年的示威是「香港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是我們永久的痛」。

在他看來,2019年於示威期間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容讓泛民主派「控制」(manipulate)區議會。夏寶龍表示,「現在香港社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亂的根源尚未根除」,尤其警惕「一些反中亂港活動打着所謂人權、自由、民主、民生的幌子」。

綜觀上述言論,官方對香港現况的理解,意味着公眾意見下還有另一重「真實」民意(’real’ opinion is a subset of public opinion)。然而,掌握民情民意實在至關重要,因這是香港社會穩定的基礎。如果政府只是在一言堂的迴音室內,偏聽經挑選的愛國者的意見,當局將不能夠理解民眾的需要和關注。

那麼,我們又怎樣理解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早前所說,只要是愛國者(愛國家和愛香港),不論黨派,都可以參與本港選舉?愛國的泛民主派人士珍視民主、自由及民生;他們亦與大眾一樣重視透明度、問責和公共參與。這些價值,是否已不被認受?

委任議員 或造成「迴音室」區議會

根據報道,當局似乎傾向委任大部分區議會席位,不論是由政府直接委任,或是透過地區組織間接委任;部分議席則可能由選舉產生。近期民調已經顯示,立法會議員的公眾辨識度很低。立法會與市民大眾的隔閡,是真實存在的。如專家所說,民調結果反映市民看重具有批判能力、能夠監察或監督政府,以及就民眾問題確實提出解決方法的立法會議員。這些公眾欣賞的議員,顯然「買少見少」。

由政府直接或間接委任區議員,可能造成「迴音室形式」的區議會。即使當中或有部分直選議席,根據2021年立法會選舉的經驗,當局可能對競選有所安排,以確保得到預期結果。在此情况下,只有官方揀選的區議員才能表達意見、才被視為「真實」民意。而這將是一個危險的發展,因其會削弱香港的穩定。一如夏寶龍提醒我們,香港的穩定局面是脆弱的。

選舉可帶來認受性

區議會需要有真正代表港人的聲音,而選舉是可靠的方法去產生如此結果;選舉亦能夠帶來當下香港社會缺乏的認受性(legitimacy)——早前民調顯示,只有約26%受訪港人信任政府。

區議會第三個往往沒有被承認(unacknowledged)的功能,就是作為建制政黨招攬成員的試驗場。欲成為黨員的人需持續接受測試,而以某種形式重組區議會,可讓當局擴大招攬範圍。

無論如何,作為「真實」民意的來源,公眾應該關注區議會。政府亟需更為了解社會的需要、其優次,以及對未來的希望。而真正的公眾參與,是重建信任及認受性的關鍵(authentic participation is the key to rebuilding trust and legitimacy)。

(編者按:文章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Reform of HK’s District Councils」)

作者卜約翰(John P. Burns)是香港大學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卜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