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崑:愛國忠誠與賢能的區議員

發佈於

【明報文章】筆者執筆之時,特首已公布區議會組成方案。為提升地區的治理水平,相信會有更多社會精英投身區議會工作,避免區議員的職能政治化及民粹化,改革後可符合市民對區議員工作的期望。

履職監察 確保議員盡責

雖然特首定調區議會的改革,惟對於「選賢能人才」及「對市民負責」的機制建立仍不能忽視,否則區議員席位淪為個別人士尸位素餐的地方,這絕非中央及特區政府所樂見。事實上,特區政府也預料到建立機制才可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因而當局引入「履職監察制度」,不僅確保區議員時刻履行應有職責,同時可作為日後選拔地區政治人才、完善地區治理的長效機制,起到「兜底」作用,排除能力低、不作為或亂作為的區議員連任。

進一步說,履職監察制度與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其同時並存的關係,並非成為了區議員後就可將落實原則束之高閣。過往的區議會選舉,由於泛民主派和本土抗爭派善於把小選區的局部問題「全局化」,引導社會輿論着眼於「本土」及自身利益議題上,使香港社會逐步瀰漫反中央與反特區政府的氛圍,令特區管治面臨空前危機。

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與改革區議會,是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和提升治理效能。故此,特首李家超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於昨日回應記者時相繼指出,區議員日後的職責不能「只見樹葉不見樹」、「非我選區的求助不理會」,意指個別區議員應該與其他區議員「凝聚合力」,多渠道為市民解決社區問題。所以,對於區議員的職責要求,是要有反映民意且洞察全局的大局思維。

不過,區議員在掌握民情的同時,其職責也要求向市民負責。4月27日《明報》社評指出:「直接選舉肯定是其中一個開放度最高、最能體現問責精神的方法。」事實上,這觀點不無道理,而且要求區議員在來屆區議會選舉後,盡快提高市民認同其職能是體現地區治理的問責性,實屬不易。

但是,筆者最近重讀《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一書,當中指出「李光耀重視投票的品質,理性是民主投票的前提」,政治領袖的職責是「讓每一個人學會理性思考,培養一群政治參與興趣濃厚、且時刻保持警覺的選民,由他們選舉政治家,管理國家事務」。

把「愛國者治港」落實到市民上

換句話說,套用在香港情况上,未來的區議員要把自身對愛國的忠誠植根於社區,使市民真誠實意地以國家、以大局思維投入在社區問題的治理上,擺脫偏安一隅的思維。總的來說,完善地區治理,亦要求區議員時刻把愛國者治港、國家安全等教育工作,落實到市民身上,才可令市民理性地感受到區議會在機制監察下的良政善治。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