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張仁良: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誰是政策受惠者?

發佈於

【明報文章】政府最近計劃修訂法例,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理順3條過海隧道的交通,紓緩紅隧和東隧擠塞情况。有關建議引起一些關注和迴響。那麼,方案的設計有什麼考量呢?什麼人能受惠於這次方案呢?我嘗試為大家分析一下。

調整過海隧道收費方案的考量

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過去一直就交通議題向政府出謀獻策,提倡以多管齊下的方式紓緩道路交通擠塞。其實,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遏抑過海車流,並不是嶄新的想法,過去兩屆政府都曾經進行類似的研究和提出方案,當時交諮會亦曾給予不少意見,最後有關方案基於不同原因而需要再作審視。

政府將於今年8月接收西隧,筆者認為政府於3月公布的3條過海隧道新收費方案,是正確且具承擔的做法。

由於現時三隧之間收費差距較大,駕駛者有極大誘因繞道以節省隧道費,集中取道較便宜的紅隧或東隧,以致鄰近這兩條隧道的主要交通道路經常出現交通擠塞,波及非過海的交通,例如紅磡、銅鑼灣、觀塘和藍田一帶。

據紀錄,紅隧和東隧平日繁忙時間已遠超負荷,交通需求分別是其容車量的150%和146%;另一邊廂,西隧過海費用相對較高,容車量亦已達98%,大致飽和。政府建議透過「兩步走」調整隧道費來改變駕駛者出行習慣,從而理順過海交通,做法可取。

第一階段「633固定收費」方案,焦點落在收窄3條隧道之間的私家車收費差距至30元,藉以吸引一部分私家車駕駛者改行西隧,減少駕駛者因不同隧道之間過大的價格差距而選擇繞路而行的情况。

政府計劃同年內推行第二階段「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按道路繁忙程度進一步劃分時段,3條隧道之間的私家車收費差距進一步縮窄至20元,可望更有效地調控過海交通流量,鼓勵更多市民避免在一早一晚的繁忙時段駕車過海。

由繁忙時段過渡到其他時段的遞進式收費安排,是以駕駛人士的安全為大前提,避免他們刻意加速或減速來減少隧道費。有駕駛者擔心難以即時知道被收取的隧道費,筆者認為毋須過慮。

當第二階段方案在今年落實時,「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已實施一段時間,駕駛者只需按實際需要,有秩序而安全地駛過隧道即可,車主會透過電子方式知道隧道收費。駕駛者實在毋須「亂衝亂撞」以圖減省隧道費;避開繁忙時段,才是最直接有效的省錢方法。外國有不少地方,例如新加坡、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均早已引入類似安排,以策安全。

用「兩步走」方式,稍為分隔收回西隧、實施「633固定收費」方案、「易通行」及「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時間,有利駕駛者逐步適應轉變。

政策受惠者

的士業界對於3條隧道劃一收費表示歡迎,乘客應該不會再要求司機繞道過海。回程時如沒有乘客,的士司機亦可選擇最近的隧道,除省回燃油費之外,亦可騰出更多時間接載乘客。

此外,政府考慮過商用車的營運安排、職安健、行業生態等因素後,建議簡化收費結構,全日劃一3條隧道商用車的收費為50元。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周全的做法。當然,不少過去主要依賴紅隧出行的運輸業界,可能會認為收費偏高。但平心而論,西隧的商用車收費將大幅下調,而紅隧收費已超過30年沒有改變,現時收費水平已過時。

全日固定隧道費的安排,有助業界節省過海行車時間和燃油費用,讓業界能更彈性選擇最便捷的過海路線和出行時間,有利整體運輸業界、物流業界,乃至旅遊業界營運。

除方便業界之外,當擠塞得到紓緩,其實社會大眾都可以受惠。對於坊間有指新方案會增加使用紅隧和東隧的成本,但筆者認為,時間也是成本的一種。新方案將改善以往過海車龍延伸至遠離隧道口的道路擠塞情况,減少非過海市民受過海車龍阻塞的問題。節省市民的行車時間,讓大家更能自主支配和善用個人時間,其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實在的。

另外,我們亦不能忽視現時因車輛繞道,而產生額外碳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新方案有助保護環境,特別是於繁忙時段整體遏抑車流,減少碳排放,對市民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均有益處。當然,如果能令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改以公共交通過海,將會是紓緩過海交通擠塞和減排的最有效途徑,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目標。

三隧收費調整已經歷多次研究和多年的社會討論,對合理的收費水平始終沒有一致定案。筆者期盼和大家一同見證三隧調整收費方案落實,讓大家一同驗證其成效;即使效果未盡如預期,運輸署長亦可適時啟動隧道收費調整機制,微調繁忙時段的隧道費和時段,以增果效。與此同時,交諮會會一如以往,對未來運輸基建項目規劃提供意見和經驗。

作者是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張仁良]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