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灣區手記:再見報料員 /文:尚東美

發佈於

【明報專訊】「對不起,為了您的安全,我不方便回答您的提問。」自動駕駛車輛雖然配有安全員,但他們幾乎當自己「透明」,即使好奇的記者再三發問,他們多數緘口不言。當然他們的職責是保障行駛安全,而且車內有錄音錄影,與乘客交談確有不便。

難扶老攜幼出行 醉酒不能靠它歸家

過去記者每到一處採訪,必然會打交道的就是當地的士司機。他們天天走街串巷,所見所聞能為初來乍到的記者提供第一手資料,當中不少人更會主動協助記者,繞過路障突破封鎖,到達事發現場,讓記者感激不盡。自動駕駛時代來臨,這個情景大概不再常見。不要說報料,「幫手拿行李」就已經做不到了。按目前規定,自動駕駛車輛的乘客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意味着乘客難以扶老攜幼出行,醉酒後亦不能靠它回家,畢竟這類人群都需要別人照顧,而自動駕駛正正是沒了「人」。

據滴滴4月13日發布的未來概念車DiDi Neuron,因為取消了駕駛艙,乘客在車內的空間極大,甚至可躺平,而該車設有機械臂,可為乘客拿行李、遞水或提供喚醒服務。從這概念上講,自動駕駛汽車已不止是一輛車,而是一個在運送同時會照顧乘客的機器人。

但從目前技術而言,自動駕駛技術能做到不出事故已算先進,要談完全「照顧乘客」仍是奢想。記者倒建議不如嵌入ChatGPT之類的AI,可以一邊行駛一邊與乘客「聊天」,介紹當地美食、景點、風土民情,放放音樂或者預報天氣,至少不要像安全員那樣「沉默是金」?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