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江家銘:搶資深海外醫生人才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不斷加劇,對醫療保健質與量的需求亦相繼提升。然而,香港公共醫療系統的醫生供應量無法滿足市民需求,近年更有惡化情况。最近,筆者與一位十分資深的外科醫生交談,這位醫生雖然已經私人執業多年,但仍然會每周抽時間回到以前所屬的公立醫院服務。他表示,最近很多經驗豐富的醫生已經離開了那個部門,其中一半轉到私人醫療機構,另外一半則移民海外。醫療人才的損失,嚴重到一些團隊的領導只有數年專科經驗,他們缺乏執行複雜手術的能力。

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情况。在某些醫療專業領域(如外科),培訓方式類似學徒制,而經驗豐富的醫生外流,將會對專科訓練產生嚴重影響。沒有資深醫生指導初級醫生執行複雜手術,技能將會迅速失傳。

資深醫生助培訓後進

本地兩間醫學院訓練醫科生的名額始終有限,要確保本地醫療系統有足夠人手維持服務,香港必須努力招攬非本地訓練的醫生。醫管局最近亦派高級團隊到英國招聘海外醫生,據報成效不俗,有超過20名醫生已經簽約。

筆者不清楚這批醫生的資歷,但根據筆者經營一個海外醫生團體數年的觀察,絕大部分回流的醫生,都是畢業不久或只有幾年經驗的初級醫生。雖然他們是有用的人力資源,惟筆者認為香港更需要的是資深醫生,因為他們可帶來具高價值的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能夠迅速上手並領導團隊;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培訓後進醫生。

在這方面,年齡介乎40至50歲之間、已有近10年或以上專科經驗的醫生,是最有價值。但是,他們很難被招募到香港,因大多數已經成家立業。若要來港執業,他們要面對極具挑戰性的房屋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甚至可能還需考慮配偶的職業。

因此,單單提供優厚的薪酬,並不足以吸引這些資深醫生。在今日的香港,數百平方呎的兩房單位動輒需要上千萬元。要求這些醫療人才放棄優質生活來港,是不切實際。

怎樣可以吸引這些人來港工作?這令筆者想起一位英國的舊同學。舊同學是某國際頂級網上商店的人事部高管,幾年前他帶團隊來港舉行面試,招聘軟件工程師。舊同學告訴筆者,大量一流的軟件工程師在中國大陸,要吸引他們去英國倫敦工作,公司會開出非常豐厚的條件,簽證、移居費用、子女學校、配偶工作、房屋等等都是由公司一手包辦,可觀的薪酬當然不在話下。

醫界有責任正視問題互相配合

所以,為吸引資深醫生來港,香港亦要更進取。對於他們的房屋問題,政府可以考慮提供高級公務員宿舍或合理的住屋津貼。在子女教育上,要他們的子女適應傳統主流學校,亦近乎不可能。若要令他們全家能夠安居,可以嘗試為他們的子女保留國際學校名額,並適量資助其教育費用。

工作上的滿足,亦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筆者多年來遇過不少海外回流的醫生同袍,認為龐大工作量令他們不能為病人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最後選擇再次離港。要挽留人才,在提升「量」的同時,亦要提升「質」。

當然,這樣優厚的條件招聘資深海外醫生,必定會引起本地業界不滿;但長期的青黃不接,會導致本地醫療生態出現結構性的問題。醫療界有責任正視情况並互相配合,確保香港能夠維持高水平的醫療質素,服務市民大眾。

作者是英國回流的醫生、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家銘]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