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中國可重用航天器 離地276天返抵着陸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可重複使用試驗航天器,在軌飛行276天後,於昨日成功返回預定着陸場。官媒形容,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官媒:助便捷廉價往返太空

新華社昨報道,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可重複使用試驗航天器,在軌飛行276天後,於昨天成功返回預定着陸場。按時間推斷,此即為去年8月5日發射升空的航天器。新華社去年曾報道,2022年8月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航天器。

在此之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2020年9月4日,亦曾經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當年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着陸場。

《北京商報》引述中國科協航空科技文化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亞男表示,歐美的常規運載火箭,一次發射的總報價基本都已經超過1億美元,例如美國宇宙神5和歐洲航天局的阿里婭娜5,發射報價分別為1.5億美元和1.6億美元,美國的德爾塔4重型運載火箭更是達到3.5億美元。

2015年SpaceX首成功回收

而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獵鷹9和重型獵鷹火箭(即星艦),已具備重複使用的能力,其發射成本僅為美國同類火箭的一半。獵鷹9號於2010年6月完成首次發射,於2015年12月21日完成首次回收。今年3月,獵鷹9號成功運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不過星艦經過多次試飛測試,但均以失敗告終。

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公號消息,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就已開始對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相關技術的探索。經過幾十年發展,主要航天大國已擁有不同程度的重複使用技術儲備。目前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分為部分重複使用和完全重複使用。

中國運載火箭專家、中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表示,火箭可重複使用的好處很多,比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快速進出空間等。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35年以前研製完成液氧甲烷兩級完全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實現內陸發射,海上垂直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