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駐京周記:「掃碼消費」與信息安全

發佈於

【明報專訊】「您好,請掃碼點餐。」不知何時起,這句話變成幾乎所有餐飲店的通用語。無論哪家餐飲店,桌子上一定貼了大大小小的二維碼,點餐、結帳、公眾號、優惠資訊、打卡等等。甚至某些快餐店,沒有提供櫃枱服務,不掃碼幾乎不能點餐。然而各平台對個人資料的監管力度不同,敏感資料有暴露風險,也讓各消費者頭痛不已。

掃碼之後必接推銷電話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上海市消保委在對29家餐飲商舖暗訪時,發現部分商戶的微信小程序存在對掃碼點餐的消費者強制索取手機號、精準位置資料等情况。同時調查結果表示,有65%的消費者不願意在掃碼點餐時向商家提供手機號碼。有56%的消費者對掃碼點餐強制獲取位置資料表示擔憂。

5月9日,四川省消委會發布《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情况調查報告》。報告顯示,72.24%的受訪者表示個人資料曾被泄露。受訪者認為可能導致個人資料泄露的渠道中,「酒店餐廳消費點餐被迫掃碼、留存個人信息」,「辦理電訊等業務留存信息」,「房屋買賣、裝修留存信息」排名靠前。

翻查自己的手機,發現最近使用的微信小程序裏,90%以上是各類店舖掃碼過後留下的痕迹(圖)。回憶一下曾經消費過的店舖,感興趣的商品,總會被同類商家的廣告「精準投放」。尤其是車、房、裝修這類大筆消費,但凡掃過一個二維碼,後續必定接到各種推銷電話。

和做廣告投放的朋友聊天獲告知,「精準廣告投放其實依托的就是個平台的數據,分析數據之後才能『對症下藥』」。至於數據來源的平台,他沒有正面回答,「只能說每一次搜索,每一次掃碼,都會暴露你的消費習慣」。

至於如何避免個人資料流出,除了消費者提高警惕,在市場監管層面,明確平台信息監管責任,加強個人資料保護立法,打擊不法個人資料泄露來源,升級企業數據脫敏技術等方面仍舊值得關注。

5月9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也對「掃碼強制關注使用」現象發布勸喻公告,包括敦促經營者不得強制消費者關注公眾號或使用手機App、小程序進行自助點餐或購物、繳費。

明報記者 王佩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