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家醫診所分擔 內科輪候縮至兩年 指病人轉介後仍等數月 社協促公布家醫專科輪候情况

發佈於

【明報專訊】特首在《施政報告》列明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指標,包括在2023/24年度將內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由逾120周縮減兩成。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昨表示,透過將穩定病人轉往家庭醫學專科診所、私營基層醫療等,近日穩定新症的最長輪候時間已縮短至102周。社協表示,部分病人轉往家庭醫學專科診所後或仍需要輪候數月,建議局方公布一併公布家庭醫學診所的輪候時間,讓公眾判斷現時縮短輪候的策略是否有效。

李夏茵:目標本年再縮至97周以下

李夏茵昨在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稱,現時醫管局專科門診每年服務達800萬人次,且每年增加90萬個新症。她指出,醫管局採用不同措施管理病人輪候時間,包括將病情穩定但仍須專科支援的病人轉往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跟進等。至於港府在《施政報告》列明的指標,李昨交代,近期醫管局內科門診輪候時間持續改善,最新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最長輪候時間為102周,目標在本財政年度減至97周以下。

僅有內科KPI 社協倡涵所有專科

翻查資料,公院整體內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有下降趨勢,由2020/21年的133周降至近日的102周,時間縮短約兩成。另比對醫管局網頁及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過去年度(即去年4月至今年3月),兒科、精神科等專科輪候時間亦較對上一年度減少,惟九龍西聯網的眼科一直屬「重災區」,最新數字顯示該科穩定新症最長須輪候216周,即超過4年(見表)。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表示,內科穩定新症即使減少縮短輪候時間後,仍需時約兩年,形容醫管局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他表示,單靠增加醫生、縮短診斷時間等難以大幅減少輪候時間,認為應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及公私營協作計劃。他又指部分穩定病人獲轉介至家庭醫學專科診所後仍需要輪候數月,惟醫管局現時未有相關診所的輪候情况,建議一併交代數字,讓公眾更全面掌握公院的輪候情况。

至於港府現時只就內科專科訂立輪候時間KPI(關鍵績效指標),彭鴻昌認為內科需求較大,先為該專科設立KPI屬合理,惟建議逐步擴展至其他專科,以改善公院整體的輪候時間。

議員倡電子記錄預設醫療指示

李夏茵憂增撤銷難度

除縮短內科專科輪候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施政報告就改善公院專科門診服務另設KPI,包括3月底前要有七成半的病人於1小時內完成由登記至醫生診症、兩小時內完成由登記至取藥的流程。李夏茵昨表示已達成上述兩項目標。

另外,衛生事務委員會昨亦討論「預設醫療指示」立法草案,其間多名議員質疑以紙本形式設立預設醫療指示,或因病人遺失文件、保存不當而出現混亂,建議設立中央登記系統或增設電子紀錄。李夏茵回應稱,希望相關機制可以做到「慎入易出」,故容許讓病人以口頭、撕毁等快捷的方法退出,憂慮設立電子紀錄後,病人須經不同程序才可撤回指示,屆時將增加退出難度。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