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創港首精神病人家屬互助組織 爭取支援

發佈於

【明報專訊】陳麗麗除辭去教職照顧患思覺失調的女兒,亦積極參與倡議工作。她成立的組織曾透過倡議促成當局為藥物資訊提供中文譯本。參與倡議工作少不免要面向公眾和接受訪問,陳當初怕影響家人,幸得丈夫支持,「佢話我唔介意人哋知道我個女有病,你放心接受訪問。呢份支持、尊重,鼓勵我做到今時今日」。

專家倡察覺異常須發問

「唔理個病唔會好番,只會惡化」

陳麗麗作為照顧者,2004年成立本港首個精神科病人家屬互助組織,目前她亦是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員,不時到社區教育公眾,包括為市民做簡單評估及介紹情緒病等,並與政府部門緊密接觸,透過倡議工作令家屬得到較完善的支援,「政府的施政同我們的需求要配合才可以產生火花、成效」。她說,過往曾就引進新藥物、為藥物資訊提供中文譯本等做倡議工作,現時則倡議將精神健康服務納入《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亦建議由家庭醫生為精神病患者作初步診斷及轉介。她認為藥物對病人康復重要,但家人的照顧及配合亦對病情有很大幫助,「因為(患病)唔係佢想,而且佢係第一身辛苦嘅人,如果我哋唔喺旁邊,咁點辦呢?」

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牀心理學家何宗偉說,思覺失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狀,部分人思想紊亂、社交退縮,嚴重情况甚至有幻聽、幻覺等,包括見到樓宇倒塌。他說有市民對病人存有誤解,覺得他們難以相處、無理取鬧,惟忽略他們或受病所困,建議病人及家屬若察覺到異常,一定要發問,「就算非即時搵到解決方法,只要肯問肯講,就會有機會改善,可能搵到社工、醫生,甚至好友幫手」。他又以糖尿病及關節炎比作思覺失調,「你唔理佢係唔會好番,只會惡化」,因此需及早正視。

(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