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庇護30年情 盼改世人目光 蕙媽媽拓工藝 展學員潛能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帶着學員外出派傳單,甫上巴士各人分開坐,卻迎來周遭奇異目光,不少人不願坐在學員旁邊,蕙姑娘把一切看在眼內,暗忖「為何你們咁驚?會不會是你們還未認識他們?」多年前的一幕,驅使她想努力改變別人的想法。歲月悠悠,這位工場「媽媽」已在庇護工場服務智障和殘疾人士近三十載,她不願學員只局限於體力勞動工作,近年在工場開拓手工藝品牌,將學員和作品帶到社會,只盼大眾支持和接納他們。

明報記者 陳柔雅

踏進基督教懷智服務處朗藝坊,桌上放滿絲帶和材料,一班學員坐在桌前為母親節的花束趕工。51歲患中度智障的鑑昌,垂頭把紫色絲帶逐一摺疊成花瓣。記者問他清晨何時回到工場,他抬頭後呢喃細語,人稱蕙姑娘、56歲的基督教懷智服務處業務主任陳吳淑蕙問記者:「你聽不聽得明他說什麼?他會說自己七點八出門口。」

鑑昌早於1990年加入工場,是最早期學員之一。他在八兄弟姊妹中年紀最小,惟雙親先後離世及家人因病無力照料,10多年前安排他入住神召會宿舍,逢周一至五回工場工作。蕙姑娘說鑑昌最擅長拉唧車裝貨和卸貨,也最愛跳舞、打功夫和舞獅。歷年照顧無數學員,但她仍記得各人的故事、習慣和喜好。

偕子當義工 難忘院友熱情

「立志找這樣一份工」

蕙姑娘昔日任職診所助護,有次獲朋友邀請到朗屏宿舍為聖誕聯歡會做義工,才接觸智障人士。當日,她帶着年僅3歲兒子到場,院友熱情相待,令她難忘,「他們好純好真,好得意㗎,讓我開始思考會否可以找到這樣一份工作」。

1996年她加入服務處,3年後調至朗藝坊。朗藝坊接收年滿15歲輕度或中度智障或殘疾人士,她憶述初期最大挑戰是與自閉症學員相處,曾有學員在工場包裝餐具,她提醒該學員將物品放好,沒料對方突脫掉鞋子朝她飛擲,但該學員亦隨即不斷以手勢示意抱歉,她深信對方並非蓄意,事件令她反思,希望自己更認識自閉症學員特質。

手工藝代勞動工作 邊做邊學

最初蕙姑娘通常帶學員外出派傳單、洗車或清潔,但她希望發掘學員的另類潛能,在工場經理鼓勵下,對手工藝一竅不通的她邊做邊學,在工場開拓手工藝。由麵粉黏土、陶瓷、布藝到花束,2017年建立手工藝品牌「元聚」,發展成新業務。她帶着學員外出擺檔和參加展銷活動,讓社會認識他們的手作,「有很多市民讚他們,他們都好開心」。

轉眼逾四分一世紀,蕙姑娘自言從沒想過在工場服務這麼多年,留下來只因「對他們有份情」,彼此情同家人,也像朋友,鑑昌甚至稱她「媽咪」。學員回到工場總會與她分享,大至家庭煩惱,小至吃什麼早餐。早年聖誕節,她總收到學員親手寫的聖誕卡,貼滿辦公室,珍之惜之,她打趣說:「?家無喇!變晒WhatsApp。」

蕙姑娘丈夫3年多前病逝,他生前常到工場做義工,與學員感情要好。蕙姑娘曾因丈夫病重在工場默默垂淚,有學員見狀也落淚,遞上紙巾開解她說「陳生無事㗎」,讓她不至孤單。

擬退休當義工「繼續陪伴」

尚餘4年便要退休,蕙姑娘未離別已感到不捨,「我放假都會掛住他們」,打算日後當義工,以另一身分繼續陪伴學員。「我希望社會支持和接納他們,我覺得真的是人人平等」,捧着學員為母親節一手一腳製作的花束,蕙姑娘如是說。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