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視義工「免費興趣班」 基層生:助人中自助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常言「施比受更有福」,教大三年級生陳愷茵熱中參加義工服務,受出身基層限制,她自小擔心課外活動學費不菲,故另闢蹊徑,選擇做義工增廣見聞,她確信服務他人的同時,亦可從中學習和裝備自己,「覺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陳獲教大頒發2022/23年度「校長嘉許計劃」校長嘉許狀,表揚她在社會服務範疇有卓越表現。

揮春贈長者 蒙專家指導

義教非華裔生 獲授阿拉伯文

教大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生陳愷茵出身基層,從小覺得參與興趣班開支大,擔心可能會加重家人負擔。中學階段,在同學參加各式課外活動之際,她選擇加入義工服務行列,笑言是另闢一條「免費嘗試不同事物」的路。陳說,服務中亦有意外收穫:她曾參加贈送揮春予長者的活動,未料有擅長書法的專家教她執筆手法;在高中3年,她曾義教非華語學童中文和數學科,難忘有學生擔當「小老師」,教她阿拉伯文,「義工過程不止我付出,而是互相學習的過程」。

愷茵入讀教大時,正好遇上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她當年加入伴讀服務計劃,在網上服務低收入家庭學童。有見於網課期間家長與子女在家如同「困獸鬥」,她又設計出「共讀共玩」的繪本閱讀指南,希望家長在伴讀服務結束後也掌握伴讀技巧,陪伴子女尋找閱讀樂趣。

另一得獎生創勞動教材 盼助兒童自理

另一得獎者是教大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生周音孜,因創新與科技範疇的成就獲嘉許。來自內地的周同學留意到,鄉村和城市長大的兒童自理能力有差距,遂設計涵蓋烹飪、種植、整理收納等範疇的「勞動教育」教材,盼「配合國家弘揚勞動精神」,同時協助兒童提升自理能力。她希望相關教材能推廣至本港學校,甚或用以推廣國民教育。

教大2010年起設立「校長嘉許計劃」,至今嘉許逾130名學生及隊伍,今屆部分得獎學生成功設計或發明產品,教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鼓勵相關學生不妨了解創業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