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太空垃圾氾濫 解決問題極度棘手

發佈於

【明報專訊】瑞士初創公司ClearSpace最近與法國亞利安航太公司(ArianeSpace)簽訂了協議,計劃使用後者的「織女星C」(Vega C)輕型火箭,將該公司的太空垃圾自動捕捉衛星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進行捕捉太空垃圾的試驗。

這次任務稱為ClearSpace-1,目標是要捕捉一枚在2013年發射的「織女星」(Vega)輕型火箭遺留在大約800公里高的太空軌道中的二級有效載荷適配器Vespa,後者重達112公斤。據悉,由ClearSpace研發的太空垃圾自動捕捉衛星擁有4隻多關節的機械臂,可以捉住大件的太空垃圾,將它拖離軌道,讓它重新跌回地球大氣層,並且在過程中燒毀。據報道,歐洲太空局(ESA)將會為這次任務負擔8600萬歐元(約1.02億美元),但相信仍不足以抵消所有成本,ClearSpace還需要尋找其他商業贊助。

長度逾10厘米者已逾3萬件

根據歐洲太空局的估計,地球軌道上有大約3.65萬件長度超過10厘米的碎片,還有100萬件長度在1厘米至10厘米之間的碎片,以及3.3億件長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間的碎片。至於在軌運行的人造衛星,則有大約6500枚。估計到了2020年代末期,還會增加至超過2.7萬枚。很明顯,正如ClearSpace總裁Luc Piguet所說,現時人類將各種物件(包括人造衛星和火箭碎片等)送入太空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那些物件自動跌回大氣層燒毀的速度。

可以想像,太空垃圾和人造衛星或者太空站相撞的機會將會愈來愈高。將來,某些軌道的部分範圍甚至有可能因為太空垃圾的密度太高,而無法使用。事實上,據報道,國際太空站(ISS)自服役以來,為了避開大件的太空垃圾,已經調整過軌道數十次之多。

1994年,一枚稱為「櫻桃」的法國衛星,就因為被一件火箭發動機的碎片擊中,而偏離了正常軌道。2009年,美國的「銥星33」通訊衛星更加與俄羅斯廢棄多年的「宇宙2251號」衛星在太空中相撞,兩枚衛星都粉身碎骨,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宗人造衛星之間嚴重相撞事件。

那麼,ClearSpace的4爪機械人衛星是否就能夠完全解決太空垃圾問題?個人認為,沒有那麼簡單。首先,以該衛星的外型設計來看,它只能夠抓住體積較大的太空垃圾,對於體積較小的太空垃圾,基本上是毫無作用。其次,該衛星每次發射之後,可以在軌道上逗留多久,可以執行多少次捕捉太空垃圾、將它們拖離軌道、讓它們跌回大氣層的任務,ClearSpace至今都未有清楚說明。由於捕捉太空垃圾時,往往需要調整高度和方向,甚至加速減速等,這將會加速燃料消耗,令該衛星的在軌時間大大縮短。所以,估計該衛星的在軌時間會比一般通訊衛星短很多。第三,即使假設ClearSpace的4爪機械人衛星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何時可以大量服役,也是未知數。據悉,ClearSpace之前已經多次推遲發射時間。這次最新公布的發射時間,更是不早於2026年下半年。

缺互信機制 料影響試驗進度

其實,各國都早已意識到,太空垃圾累積問題將會越來越嚴峻,構思了多種解決方案。除了好像ClearSpace和以前的太空穿梭機般使用機械臂捕捉之外,還包括:太空拖網、「魚叉」、「風帆」等。它們的設計都是將捕獲的太空垃圾拖回到地球大氣層燃燒分解。

另一種構思則是將太空垃圾縮小,或者驅離比較擠擁的軌道。例如,美國構思過,利用激光來照射太空垃圾,令它們燃燒縮小。俄羅斯專家則提出,利用等離子體火焰來噴射太空垃圾,令其移離現有軌道。

美國佛羅里達州有工程師則設計了一款「太陽能立方體衛星」原型機,使用一支緊湊型機械臂捕捉其10厘米範圍內的自由飄浮物體。這款微型衛星裝置有一片可以展開的太陽能板,只要其硬件運作正常,就可以利用太陽能運作多年,但問題是捕捉範圍太小。

總括來說,暫時還沒有一個非常有效而又成本效益理想的方案。更大的問題是,所有捕捉、燒毀或移除太空垃垃的技術方案,其實都非常敏感。在現時這個有如重啟冷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任何一方試驗這種方案,都會被另一方懷疑具有軍事目的。將來中俄歐美等能否就清理太空垃圾問題,建立一套互信機制,可能比技術和成本問題更難解決。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薛偉傑 科技觀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