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挽生育跌勢 粵擬全省推「媽媽崗」 倡合同寫明彈性工作 中山設津貼助3200人就業

發佈於

【明報專訊】人口問題關乎民族復興,各地近年推行不少政策鼓勵生育。廣東省擬在全省鼓勵有關企業開發「媽媽崗」,方便女性兼顧工作及育兒,實行彈性工作。另外,中國計生協會亦在廣州等20個城市展開「新時代婚育文化建設」試點項目。

日前,廣東省人社廳發布《關於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婦女就業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全省廣泛開發「媽媽崗」,拓展婦女就業空間,明確這一崗位,主要吸納勞動年齡內對12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婦女就業。

《意見稿》指出,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可以按規定開發設置「媽媽崗」,鼓勵用人單位將部分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用於「媽媽崗」的設置;設立「媽媽崗」車間、「媽媽崗」生產線等,將「媽媽崗」集中統一服務管理,形成規模效應。

為方便婦女兼顧照料兒童和工作,《意見稿》指,鼓勵引導「媽媽崗」實行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的方式。對於勞動合同形式用工者,應在合同中明確彈性工作、不強行安排加班、工作時間因照料兒童需要可以請假等內容。

早兩年,「媽媽崗」已在中山、佛山先試行展開。「南方網」報道,在中山今年首場「媽媽崗」招聘會上,中山一間絲綢服裝公司的崗位要求,寫明「時間可靈活調整」;廠內專設「媽媽崗」生產線,工作時間跟隨學校上課時間。

有指助減婦女壓力 有指強化「育兒僅母有責」

去年7月,中山市推出支持「媽媽崗」的18項措施,企業吸納婦女就業,符合要求每個月可獲得每人400元人民幣的補貼。至近日,中山「媽媽崗」備案企業有258家,備案崗位逾1.42萬個,實現3189人就業。對於這一舉措,網上有意見認為能夠減少婦女壓力,但亦有不少人認為反而增加就業歧視,加重「育兒只是母親責任」的印象。

廣東是傳統的生育大省,過去5年出生人口皆全國第一,但出生人數逐年下降,由2017年151.63萬跌至去年105.2萬。

為挽救漸趨低迷的生育率,各地政府、不同專家出謀劃策鼓勵生育。近日人口專家黃文政提出,只有建立生育激勵機制,才能解決年輕人不願意生育的問題,又指生育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可能比做一個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意義更大」。

全國20市開展「新時代婚育文化建設」試點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上周宣布,今年在河北邯鄲市、廣東廣州市等20個城市,開展第二批「新時代婚育文化建設」試點項目,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協會官員上周四在廣州表示,這些項目的重點任務包括促進適齡婚育、鼓勵父母分擔撫養子女的責任等。協會副會長姚瑛說,希望這些試點城市採取創新和積極措施,營造友好生育氛圍,並在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下,為推進中國現代化做出貢獻。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人口14.1175億,較前一年減少85萬,是61年來首次負增長。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