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馮沛賢:設最低工資保底機制 讓基層勞工免受剝削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將本港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現行每小時37.5元,調升至40元。筆者樂見政府檢討及提高最低工資,但遺憾的是,最低工資經歴4年凍結後,已經嚴重跑輸通脹,更遠低於綜援水平。根據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實施的最低工資為時薪28元,2021年為37.5元,累計升幅為33.9%;但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由2011年實施最低工資時的75.8,上升至2021年的104.6,升幅達38%,高於同期最低工資的增長。再加上近幾年受疫情影響,拿最低工資的工人都只能勉強應付日常生活,更別提養家活兒了。

生活工資應納入檢討指標

據全球生活工資聯盟(Global Living Wage Coalition)的定義,生活工資是指一名勞工在一個標準工作周所得到的報酬,足以為他及其家庭提供體面的生活水平。政府對最低工資的檢討一直缺乏靈活度,並未將生活工資納入指標之內。筆者建議最低工資檢討應該將生活工資納入指標,讓香港基層工友的生活水平足夠應付包括衣食住行、教育、醫療、保健護理和其他基本需要,以及應付突發事件的儲備等生活要素。

另一方面,現行的最低工資兩年一檢機制時間太長,未能應市民所急。最低工資應該跟香港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一樣,採用一年一檢方式,並以「通脹+N」計算(N即以社會工資增長或經濟增長作考慮,以較高者為準)。政府有責任以身作則,為基層工友爭取跟公務員同樣的公平機制,一年一檢可使政策推行更為精準,以及有助減低香港在職貧窮問題。

最低工資有助鼓勵就業及增加勞動力,惟以目前情况而言,就算以最新標準計算,最低工資時薪40元,每月上班26日,每天8小時,月薪為8320元,而兩人家庭可以領取每月9658元綜援。最低工資下的月薪仍然比綜援金額低約16%,根本做不到鼓勵就業、增加勞動力。如果要鼓勵就業、追回通脹,最低工資修訂之後,應不低於每小時45元,方能達至鼓勵就業及增加勞動力的效果。

跑輸通脹 蠶食工友微薄工資

筆者早前曾接觸房屋署外判屋邨清潔工求助,他們是學歷不高、低技術、高齡的弱勢社群。當前情况下,年輕人面對就業前景亦有極大無力感時,這些高齡工友的議價能力只會更低,往往只能透過最低工資的調升而得到加薪機會。但最低工資升幅跑輸通脹,蠶食了他們的微薄工資,令其生活捉襟見肘,生活質素未能提升。在疫情時期,這班工友最為辛勞、風險最大、工作量大增,他們依舊默默付出、緊守崗位,政府更應該給予正面回應,以肯定他們的付出。

香港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下融入祖國完善規劃和經濟高速發展。「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規劃,令香港機遇處處,但基層市民往往未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近年香港經常倡議要為青年創造上流機會,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競爭力,以及為高齡群眾實踐「老有所屬、老有所依、老有所為」的理想。做好最低工資保障,是達至這些目標的根本和基礎。政府更要做好相關工作,為最低工資設立「保底」機制,以不低於通脹幅度作調整,保障基層勞工免受市場剝削。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副理事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馮沛賢]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