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家權:新聞媒體的Podcast發展

發佈於

【明報文章】踏入數碼時代,受眾不再只滿足於純文字內容;資訊圖表、聲音、視像內容,早已變成缺一不可。當大眾目光聚焦在YouTube、Instagram和TikTok等視像平台的急速發展,較少人留意到其實在過去一段時間,不少新聞機構正加速投資拓展聲音內容,例如大量製作新聞播客(Podcast)節目。

各國傳媒增撥資源 發展聲音內容

今年初,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發布了《新聞、傳媒、科技趨勢及預測2023》報告(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3),訪問了大約300名來自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傳媒高層,了解全球新聞機構今年的發展路向。

該訪問其中一條題目,問及新聞機構今年會在哪些範疇增撥資源。結果顯示,有72%受訪高層表示會增加投資Podcast和其他數碼聲音內容,比例高於數碼視頻(67%),反映聲音內容對新聞機構十分重要。

用戶量和廣告費上漲

助Podcast行業發展

除了學術研究,最近不少行業數據和商業舉措,都見證了Podcast行業正蓬勃發展。例如,美國蘋果公司去年表示,其Podcast平台的訂閱用戶數量跟2021年相比,大幅增加了300%以上,反映受眾對聲音內容需求殷切。在部分西方國家,例如英國,根據估算,Podcast行業的廣告費將由2022年的3700萬英鎊(約3.61億港元),增至2025年的6400萬英鎊(約6.23億港元)。業界人士相信,當地Podcast行業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隨着整體廣告市場擴大,新聞機構自然也能夠分一杯羹。

近日,英國5間知名傳媒包括《衛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共同建立了一個Podcast聯盟,以互相分享行業經驗;聯盟更寄望日後擴大規模,邀請其他英國以至世界各地的傳媒參與其中。

本地媒體Podcast發展裹足不前

雖然Podcast已逐漸成為世界媒體潮流,但在香港,本地主流傳媒一直以來都鮮有談及和籌劃相關發展。據筆者多年觀察,芸芸傳媒當中,最為積極發展Podcast內容的首推香港電台,其節目內容包羅萬有,既有硬性的時政、財經內容,也有軟性的藝術、體育和清談節目。這可能是由於港台屬政府部門,享有更多製作資源。另外,亦可能是港台本身有恒常的電台節目,故此只需簡單剪輯,便能轉化成Podcast節目。

而商業媒體方面,以英文報章《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較為貼近世界潮流,現時或曾經製作過不同主題的Podcast節目,包括有關中國的社會發展、地緣政治、亞洲飲食文化、運動等等。

不過,整體而言,本地新聞機構對於發展Podcast的態度相當冷淡。如果我們參照Apple Podcasts的節目排行榜,就會發現本地最受歡迎的節目內容,大都是圍繞奇情罪案、鬼怪陰謀、書評、情愛、心理學分析、生活趣談等等。這些節目主要是由個人或小團體以小本製作,甚少來自主流新聞機構。

倘仍故步自封 恐被外地拋離

本地傳媒在Podcast市場中缺席,背後的原因值得深究。這究竟是傳媒機構缺乏資源、題材、人才去製作Podcast節目,抑或是受眾對Podcast節目需求不多?譬如,是否港人比較鍾情如YouTube等視像內容,而輕視聲音內容?還是廣告商不願在聲音平台投放廣告,導致傳媒未有經濟誘因製作內容?

正當外國知名傳媒愈加着重發展Podcast平台,倘若本地傳媒仍然故步自封,雙方的差距只會愈拉愈遠。

作者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家權]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