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話你知:中軸線梁思成首提 元代創建明清形成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軸線創建於元代,明清兩代整體形成,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1951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首次提出中軸線概念,「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建政初期大拆特拆 永定門04年重建

不過在中共建政初期,北京在城市規劃上,棄梁思成和陳占祥提出的「保護舊城、建立新行政中心」的方案,採用蘇聯專家的建議,以天安門廣場為行政中心來建造北京。此後,大拆特拆在北京蔚然成風,中軸線上的永定門城樓及甕城、正陽橋牌樓、中華門、地安門都已被拆除。

在1957年,因「妨礙交通和安全隱患被拆」的永定門,直到2004年為了舉辦奧運會,才進行了重建。因此,早在2011年北京宣布推動中軸線申遺時,文物保護派的學者便對此有爭議。

北京大學已退休的考古系教授晁華山曾表示,永定門是新修的,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都是新建築,故宮外面的皇城都已經拆掉了。「在這個基礎上申遺,肯定有問題。」此外,民間對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這類政治色彩濃厚的建築是否應申報,也有過爭議。

不過,建築派的學者立足於功能和思想的傳承,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呂舟認為,中軸線最重要的價值,是其體現了中國人怎麼規劃和建造一座城市,它承載的是中國城市發展史的基本原理。北京城的規劃始終在中軸線影響下進行,「這也是為什麼紀念堂也應該是中軸線遺產的要素,它反映了我國的體制變化,從一個封建國家變成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專題)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