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富蘭克林鄧普頓Stephen Dover獻計:美推動經濟增長 可解國債危機

發佈於

【明報專訊】除了人民幣近日持續貶值不利港股外,美國國債上限最快本周到期,可能出現債務違約,亦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另一計時炸彈。富蘭克林鄧普頓首席市場策略師Stephen Dover表示,美國國債不斷上升是一個長期故事,而提升生產力、推動經濟長期強勁增長,是解決國債問題的最佳辦法。

富蘭克林鄧普頓Stephen Dover指出,美國最近就債務上限展開的談判為資本市場帶來短期波動,而投資者要知道的是,國債不斷上升是一個長期故事,而且亦可能帶來潛在的長期影響:「與其投機炒作政治事件短期將如何發展,我們相信更重要的是了解國債高企的原因,以及此舉為美國經濟增長、通脹及資產價格所帶來的長期影響。尤其是,為何國債在過去15年快速上升?與政府開支增加或/及稅收減少有關?政府現時怎樣收稅及制定開支?政府過去有否減低國債的經驗可供參考?有的話,對經濟基本面變化又會帶來哪些啟示?」。

Dover稱,2007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不論以債務總額或佔GDP比例計算均大增。他指出,在2007年底、即是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前夕,美國聯邦債務為9.2萬億美元,佔GDP 62.7%;而在15年之後,去年底美國聯邦債務為31.4萬億美元(見圖),佔GDP 120.2%。

過去15年政府兩度救市狂發國債

美國在過去數十年大多數時間,政府均出現財赤,固然是期內國債不斷上升的原因,而Dover分析,過去15年國債上升速度明顯加快,累積增加22.3萬億美元國債,當中63%來自2008年金融海嘯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政府大幅增加開支及減少稅收所致,假如沒有出現這兩件突發事件,目前美國國債佔GDP比例應低於100%、而非120%。

Dover指出,2021年美國疫情受控、經濟復常以來,政府開支佔GDP比例減少,稅收佔GDP比例上升,令財赤在過去18個月快速及明顯收窄,亦證明當經濟處於正常運行的情况下,國債問題屬可控。

1990年代經濟增長勁 財赤曾消失

向前望美國財政政策的話,Dover認為,最重要是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做選擇。他解釋,即使在過去逾60年美國政府開支往往會超過收入、財政出現赤字屬常態,但仍有一些趨勢及發展值得關注:「在第一個階段、即1983年至2001年,美國政府逐步採取政策限制開支,開支增長至少要與經濟增長匹配,結果是美國政府開支期內佔GDP比例由22.9%下降至17.7%,影響所及,1993年以後幾年,美國政府財赤不斷減少甚至消失。在第二個階段、即2000年至2020年,美國政府主張低稅率政策,故此在該20年,美國稅收佔國民收入比率亦由20%下降至16.2%」。

Dover分析,在上述第一階段、即1983年至2001年,即使美國政府致力控制財政赤字,GDP仍然增長快速,尤其是在1995年至2001年,而1983年開始的控制支出及1993年開始的稅收增加,均對減少財政赤字作出貢獻:「這點值得強調,控制或減少國債不一定要犧牲經濟增長及生活水平」。

至於上述第二階段、即2000年至2020年的經驗,Dover認為,這反映美國GDP增長不一定可以令財政赤字及國債減少,這與上世紀的情况屬不同。他分析,由於美國政府在期內的2001年及2017年均曾大幅減稅,可見大幅減稅可以刺激GDP大幅增長、令長期稅收增加此說法站不住腳。

Dover強調,美國政府稅收從誰而來、開支由何而去,同樣值得思考。他分析,去年美國政府稅收84%來自個人所得稅及薪俸稅,而企業利得稅僅佔8.7%;而在開支層面,28%屬非必須,72%屬必須。

去年國債利息開支近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儲局曾多次推出量寬(QE)印錢救市,故此跟着10多年美國息率維持低位,所以在疫情爆發前的一年(2019年),聯邦政府就國債的利息開支僅5000億美元;惟隨着過去3年美國國債急升,而且去年3月以來聯儲局大幅加息,去年國債的利息開支已高達9300億美元,今年情况料進一步惡化。

Dover總結,美國若能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推動經濟持續強勁增長,是解決國債高企問題的最佳辦法,也幾乎是必須的辦法。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