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環語思潮:韓擁核懾朝抱薪救火 美供核保護傘陷兩難 /文:托勒密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最近,韓國民意正逐步趨向支持擁核。然而,正如讓以色列擁核不會讓中東地區穩定的道理一樣,讓韓國擁核恐怕只可能進一步加大地區不穩定性,讓已經劍拔弩張的印太地區更為緊張。

烏戰使韓更盼擁核 美若放任不符己利

據近期韓國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希望韓國獨立發展核武,為多年來的新高。韓國民意的背後原因實際上十分簡單:面對朝鮮日益增加的核威脅,韓國內民意希望可擁有核武器達到恐怖平衡遏制朝鮮。韓國民眾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亦意識到擁核國隨時可肆意入侵非擁核國,而且似可免受其他國家直接干預,所以支持透過獨立擁有核武以維護國家權益的民意亦增加。

在此背景下,華府在上月底美韓峰會後決定派遣配備洲際核導彈的潛艇到訪韓國,希望能滿足韓國內對於核武和核威懾的要求,並保證在美國核保護傘下,暫時應付首爾政府以及韓國民意的壓力。筆者認為,這已是美國可做的最大一步。

冷戰期間美國在韓國部署了不少核武器,畢竟韓國是東西方陣營潛在衝突的前線,當時防禦的除了是朝鮮,更是背後擁核的蘇聯和中國。然而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再無必要擔心蘇聯的入侵,更加不需要擔心當時沒有核武器的朝鮮。

1991年,朝、韓簽署了《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規定了停止各自的核計劃並要求美軍將核武器撤出朝鮮半島。然而,隨着朝鮮在2000年代繼續實行高濃縮鈾提煉、2006年開始的數次核試,以及六方會談告吹,令朝鮮無核化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且自從金正恩2012年正式上台後,朝鮮投入更多資源在各式導彈研發和試射。

朝料加快核武研發 韓擴兵民意壓力增

自朝鮮成功核試以來,韓國內一直有聲音要擁有核武,或最少要求美國再次於韓國部署核武給予核保護傘。隨着朝鮮作更多的核試和導彈試射,再加上近年明顯見到中、俄無法勸喻朝鮮停止(甚至有部分意見認為中俄是默許)武器試驗,近年針對朝鮮的制裁似乎也完全無效。與此同時,俄烏戰爭令部分韓國人更加認為需要自己擁有核武才足以防禦朝鮮攻擊,因為他們目睹烏克蘭飽受擁核大國俄羅斯的摧殘,而美歐因忌憚區域戰爭變成核戰而有所掣肘。

驟眼看,作為協防韓國的美國似應默許韓國擁核,畢竟這可減輕美國在韓的軍事部署,更符合近年美國政府要增加軍費費效比的目標。然而對美國而言,放任盟國擁有核武實際上反不符合美國軍事外交的長遠利益。因為如此一來,其他國家自然跟隨,尤其是擁有核技術(例如濃縮鈾提煉技術、核電技術)的國家(日本、澳洲等)勢更積極投入資源發展核武。屆時各國將毋須再依賴美國或其他擁核國家同盟(即類似北約的軍事同盟)提供核保護傘,如是者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將不如從前。

可以預見,朝鮮會以美國再次在韓部署核武器為由,再加快核武器研發進度,未來亦可能繼續以試射導彈、甚至是第7次核試作武力宣示。韓國內部也會面對更大的軍事國防和「以核制朝」民意壓力。筆者認為韓國不會出現「武統」朝鮮的聲音,但是未來出現更多的擴兵、擁核聲音,將會極為考驗韓國領導層的外交智慧。

朝核問題牽動東北亞 溫和應對也刺激中國

對於美國來說,應付韓國內逐漸增加的擁核武聲音也是頭痛問題——如果美國不回應這個要求,將令韓國政府認為美國不打算保護韓國,很明顯地美國不會希望在東亞局勢緊張情况下讓一個盟友有離心。

朝鮮核問題的難題實際上是東北亞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朝鮮半島作任何軍事部署都可能會牽動東北亞以至整個東亞地區的軍事穩定,即使韓美兩國採取較為「溫和」的應對朝鮮的措施,例如再增加美軍部署、增加諸如「薩德」等防空武器和雷達的手段,也有可能招致中國的反對,畢竟在韓部署大量雷達,即使名義上是對付朝鮮,實際上也會窺探到中國的領空;增加駐日、韓美軍人數和裝備又會令北京忌憚這些部隊會否加入到「武裝保衛台灣」的衝突中,激發中國再增加其軍事部署,形成惡性循環。

就目前情况看來,中國雖不會明面支援朝鮮(某程度上北京對朝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但是朝韓維持現狀對於北京分散美韓對台灣的注意力也不是一個壞主意:一旦中共決意武統台灣,擁有朝鮮作為牽制駐韓美軍的一隻棋子,似乎並非壞事。因此近年中國政府除了口頭上的外交言辭,對朝鮮軍事活動沒有太大反對。

東北亞局勢至此基本上沒有緩和的可能,現在烏克蘭的火藥桶已經爆發、中東的局勢持續緊張,東亞亦有台灣和朝韓兩個大火藥桶。未來東亞地緣局勢甚至可能走向與中東地區類似的情况——敏感地區全民皆兵、哪怕只有一些風吹草動,也會牽一髮動全身。

托勒密

言遠合近,國際大勢觀潮者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