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健宇:統籌內地學童入學 緩減香港殺校潮

發佈於

【明報文章】根據香港政府數字,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至今已收到逾2萬份申請,截至今年2月獲批的8797個申請中,便有超過8300名內地申請人,可見香港對內地人才仍有強大吸引力。在「搶人才」的號召下,不少人才會考慮讓家庭成員來港;香港完善的教育制度及中學文憑試課程特點,對內地家長亦有魅力。

隨着香港出生率下降令學童人數銳減,已有一些小學未能收到最少一班的小一學生,相關情况最終會蔓延至中學。同時,不少內地家長由於不熟悉香港制度,往往未能為子女做出最佳的教育選擇。香港教育局實應就此推出全面措施,統籌內地學童入校,藉此緩減香港的「殺校潮」。

統籌港校收生 開方便之門

過去假如內地學童有意入讀個別學校的話,可經本港教育局學校發展組(全港共有4個區域教育服務處)尋求協助,或自行向學校申請(俗稱「叩門」),再由學校安排入學測試,評估學童是否適合入讀該校及其應入讀的級別。然而由於兩地教育制度的差異,不少內地家長均表示有資訊落差,最終令他們的子女錯過了適合他們學習需要的學校。

此外,我們更看到一些內地家長試圖通過「賄賂」來為子女安排入讀。賄賂在港是違法行為,我們不能姑息,更須藉此鞏固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廉潔。然而為了避免內地家長誤墮法網,並肯定他們選擇香港學校的眼光,當局實應通過政策手段統籌整個申請流程。參考現行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各佔一半學額,前者不受校網限制,並根據當局「計分辦法準則」進行;未能獲得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將由教育局以電腦統一派位。

至於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亦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流程與小一入學相若,惟統一派位佔學額六成半。中學統一派位措施主要參照學童校內不同科目成續,作為入讀哪一個「派位組別」(band)的參照。

為方便內地學童銜接香港,當局應讓內地學童參與一個反映其學習能力的評估。香港考評局負責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是全港統一執行的評估,可提供客觀數據幫助學校了解學生在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完結時,他們在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能力,用作促進學與教的評估。雖然它被認為加重了香港學童負擔,但其功能卻是反映不同學校及本港學童的能力。

掌握粵語 聯通國際

香港教育局實應在原有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在照顧本地學生學額的前提下,加入協助內地生入讀本地學校的統籌辦法,並聯同考評局在內地舉辦類似評估,藉此讓家長以該成績選擇在港適合其子女的學校。除了學能評估,教育局亦應按照這些優才家庭的內地/香港居住地、心儀校網和學校志願、學童能力及學校收生情况,統籌內地學生入讀的時間,確保這些內地學童不會因為行政問題而錯過了接受教育的寶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我們不難聽到一些香港學生在學校或街上閒聊時,熟練地使用普通話交談。我們應該對他們能掌握我國通用語言,及聯合國6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而感到高興;同時,他們作為香港學生,亦應掌握香港使用的廣州話(通稱「廣東話」、「粵語」)的溝通能力——這除了是在港生活所必需的語言外,在全球亦是估算有近1.2億人使用的語言,在中國廣東、馬來西亞、越南以至北美洲等都有相關社群。

港府自1998年起將普通話科納入小學至初中的核心科目,目的是確保所有中小學生都能夠學好普通話。在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的《在香港中、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所需之條件》研究報告中,建議不宜以「一刀切」方式推行「普教中」,而是以校本自決方式,專業地決定學校「普教中」的實施模式。未來當局亦應考慮推動廣東話課程,讓不同學子學習聯通世界的語言。

作者是檢定教員、香港青年聯會會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健宇]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