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健宇:解決內地港人學校痛點 須兩地各界努力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共創新師範」幼兒教育實習計劃圓滿結束。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準教師到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幼兒園及深圳維多利亞幼兒園參與教學體驗,開創了深港教育合作,以至大灣區教育合作的先河。然而人才交流只是大灣區合作的起點,未來有多個範圍值得兩地教育界共同努力,包括到校服務、課外活動、學習體驗及照顧學童特殊學習需要的專業服務等。

增加港準教師到內地學校實習

根據內地京領研究院及德勝教育集團聯合發布的《大灣區IB學校發展研究報告》,2019至2021年間,大灣區IB(國際文憑)世界學校增量位於全國之首,總量達115所,且日益增長。雖然香港多間大學都有設立教育學院,但教大是少數設有「國際學校的學與教」副修的大學,修畢的學生皆可獲得國際文憑組織(IBO)的教與學證書,相當於在IB學校的基本「教師證」。這次「共創新師範」的學生便是善用教大這項優勢,參加學員除了是幼兒教育系的優秀學生外,亦有這項副修。

除了IB學校,「中小學一條龍」的大灣區港人子弟學校於2023/24學年將增至6所,這些學校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課程為主,高中則可能修讀國際課程。有內地港人子弟學校校長估計,將來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適齡港籍學生料達10萬人,不少內地家長更逐漸認識到通過DSE到海外升學的途徑,相信「香港品牌」將會在內地市場甚具發展潛力。面對近年香港學生不足導致的「殺校潮」,香港培訓的準教師實應探索投身內地的方法。

根據國務院2018年《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內地正實施高等學校師範生免試獲得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但相關措施恐怕未能馬上對接香港。現時,香港準教師未有到內地學校實習的正式渠道。隨着內地港人子弟學校愈開愈多,教育界應盡快與香港高校安排港生在這些學校開展教學實習,除了累積教學經驗,亦可加深兩地交流,更可拓闊香港準教師的畢業出路。

增加赴內地的課外活動及專家支援

現時不少港人子弟學校、港資國際學校,雖然開設DSE課程及與香港有很深聯繫,但他們卻有不少痛點,例如較少像香港的學校般有多姿多采的課外活動。根據教育局《學校課外活動指引》,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以外進行,與學生學習有關的活動,因此它實質上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課外活動有助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其功能包括品德和態度的培養、技能的訓練及創作力的啟發等」。而據教育局《戶外活動指引》、《境外遊學活動指引》,由野外研習、遠足到風帆獨木舟,皆是學校課外活動一部分。

香港有不同到校服務機構,除了為學校提供課外活動,亦包括功課輔導班、手工藝班等活動。雖然內地亦有不少機構提供課外活動服務,惟由於這些機構未必明瞭香港DSE的特點,因此為校方提供到校服務或安排課外活動時,多未能把握香港課程要點。

其實,不少內地港人子弟學校坐落交通樞紐附近,在香港乘搭高鐵多較易抵達。教育局應積極推廣這些內地學校服務機會予香港業者,藉此完善這些學校的教育體系。

除了課外活動,這些學校也有不少學童對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特殊學習需要專家頗有需求。由於現時內地相關專家體系正在發展,反觀香港已有頗完善的制度和人才,教育局亦應推出先導計劃,協助這些香港專家到內地服務。此舉除了有助服務內地港人子弟學校的學童,亦可促進大灣區的教育專業交流。

總括而言,大灣區的深度融入有賴各地各界共同努力。隨着港人子弟學校、港資國際學校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扎根,已經奠定兩地教育界的發展基礎,未來需要兩地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動雙方深度合作。

作者是檢定教員、香港青年聯會會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健宇]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