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梁兆基:旅客消費貿易有變 恐礙港 內地客爆買不再 區域化貿易漸取代全球化

發佈於

【明報專訊】隨着香港全面通關,政府預測今年本地實質生產總值(GDP)增長3.5%至5.5%。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第二季本港消費增長仍然強勁,短期經濟繼續受惠疫後復蘇。但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人口老化令勞動力出現短缺、全球貿易趨向區域化打擊出口等問題,會窒礙本港中長期經濟發展,「不解決這些問題,不能有長遠的發展。」

明報記者 黃志偉

攝影 賴俊傑

早前總商會將本港今年GDP增長預測由3.8%上調至4.2%,仍較政府預測的中位數低,梁兆基解釋,本土消費增長強勁,惟出口表現不如預期,預料全年有輕微收縮。他就消費方面進一步分析,指香港第一季因疫情限制放寬後市民消費反彈,加上通關後旅客有一定的恢復,在低基數下增長幅度明顯。踏入第二季,他相信消費復蘇勢頭仍在,加上有消費券支持,預料第二季數字不會差。然而,消費增長會否持續至下半年,梁兆基認為要視乎本地消費增長及旅客量:「目前旅客回升量僅有疫情前不足五成,到年底能否回復至八成,這是一個問號。」另香港機場運力未完全恢復,對今年底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並不樂觀。

購物不再是賣點

要發掘新旅遊項目

除了旅客量未恢復至疫前水平外,梁兆基指疫情前佔本港約八成旅客量的內地旅客是高價消費品的主力,但現在他們有很多渠道購物,除了網購之外,亦可以去海南或在內地其他地方消費,都可能免稅;更重要是,以往「瘋狂」買貴價品的內地客,逐漸隨着他們富裕程度上升而改變消費態度:「以前炫耀式一來就買10隻表,或者20個手袋,現在都不是這樣模式。」他指內地旅客還未到日本、歐洲等富裕地區旅客的消費階段,但正朝這個方向轉變。

所以他認為購物已不能再是本港旅遊業的主打賣點,香港要推出優質旅行、優閒、綠色旅遊、文化和體育盛事等。香港多了西九文化區、啟德體育園,要發掘一些新項目,並增設更多基本設施配合,以吸引更多旅客來港。

港貿易餅仔縮細 站十字路口

以轉口港起家的香港,貿易出口表現至關重要。但綜觀過去一年本港出口表現,遠差於中國內地。梁兆基指出,全球化逐漸轉變為區域化貿易,對於過去30年與歐美市場「打交道」的香港,正站在十字路口。若開拓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需面對既沒人脈、沒網絡,亦不熟悉市場的困境。

習慣與歐美打交道

拓新市場需時

他表示,歐美市場需求轉弱、本地貨運運力未恢復都打擊本港出口,但更深層次問題是全球貿易出現區域化貿易模式。「該發展始於中美爭鬥,區域化形勢很明顯;在中西方板塊下,香港以往貿易模式已不適用,因為習慣了全球化30多年;在區域化情况下,個餅已經細咗,而要選擇那一塊餅,我們面對十字路口問題。」他續指,選擇東方板塊會面對上海、新加坡、天津等競爭者,因為運輸路程較短,令該板塊港口所需船隻不用很大,故削弱香港轉運港地位。另外,他指出香港商業營運、物流模式未完全連接東南亞和內地,客戶及分銷網絡只適用於歐美市場、「但歐美市場又開始萎縮。」

內地為香港進出口最大貿易市場,但梁兆基指香港出口商對內地市場仍不太熟悉,包括分銷和銷售渠道。他續指,開拓新市場成本非常高,需要幾代人開發,不是一蹴而就。他說香港花30年與歐美「打交道」,建立銷售網、物流網和國際網絡、信任或生意關係;現在轉向另一個市場,需要重新建立。

高息蠶食回報率 限企業投資

消費和出口以外,本港私人企業投資亦面對高息環境的挑戰。企業融資成本掛鈎的3個月及6個月拆息,近期重上5厘,遠高於去年之前的10多年低息期(見圖2)。梁兆基舉例說,一些投資計劃原本有6%至7%回報率,但利息大升之後,現只餘1%至2%,大家就會選擇不投資。雖然疫情後投資稍有回復增長,但他指此情况未必能維持,「餐廳重新營運時,當然要重新裝修,不然連生意都沒得做;但你裝修第一輪,之後便不再需要。」因此,他認為一般投資會慢下來。對於市場會否逐漸適應現時高息環境,他認為整個經濟結構轉變要至少6至7年慢慢滲透。

(解構香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