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北京聞風:國家重國際創科合作 港宜抓緊機遇 /文:鍾鳴九

發佈於

【明報專訊】為紀念香港回歸26周年,近期一系列相關活動在內地和香港展開,其中,「灣區升明月」晚會、成都往返香港的直達高鐵(蓉港高鐵)首次開行等,成為今年回歸紀念的亮眼元素。北京觀察人士認為,無論是由「灣」及「港」,還是從九龍深入內地腹地,這些元素是過去一年裏,香港不斷融入國家發展的縮影。尤其是,隨着中央加速科技創新發展步伐,香港以其獨特優勢和地位也迎來新機遇。

「今年創科合作機會特別多」

本周,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認為,今年的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很新的現象」,來中國找科技創新合作機會的特別多,探討「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分論壇大廳裏擠滿聽眾。

按照科技部長王志剛的說法,中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與16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關係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加快鋪就,在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人類生命健康等領域,與世界各國的聯合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績。

觀察人士認為,香港具備基礎研究人才、國際化環境和先進的金融體系等優勢。近年來,特區政府投入不斷提升,加上中央政策支持,香港正在迎來創科領域的新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之後,香港國際創科合作動作頻頻。4月中旬以來,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數字經濟峰會、香港Web3嘉年華等接連舉辦。

促優勢互補 建世界級創科生態

其實,內地與香港優勢互補,可以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創科資源。當前,以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為基礎,眾多新興技術正在興起。夏季達沃斯論壇公布的《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揭示了未來3到5年內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包括柔性電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續航空燃料、工程噬菌體、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等。

觀察人士認為,發展以重大科學發現為基礎的新技術、新產業,對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深入探索發展這些新技術、新產業的基本規律,有利於在未來創造更多機遇。

防疫政策調整,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香港在最近幾個月迅速加大融入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力度。觀察人士指出,香港有雄厚的科研能力,而內地有完善的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創科優勢互補,可以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創科資源,構建世界級的創科生態。

文:鍾鳴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