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張鳳儀、葉兆輝:接納自己和他人的軟弱

發佈於

【明報文章】著名藝人李玟(Coco)不幸自殺身亡,震驚全球樂迷,引來網上熱烈討論其輕生的成因,對一些關愛她的人和粉絲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過往經驗顯示,名人自殺經媒體大幅報道後,短期可能出現自殺率上升。然而這是可以避免的——適當報道和討論,可鼓勵求助和傳遞正確知識,都能夠保護市民的精神健康。

不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不論是親友還是普羅大眾,怎樣從這些悲劇中學習、減少模仿效應、照顧好自己和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都是非常重要。

本中心(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過去20年的自殺研究發現,自殺成因往往不能簡化為單一原因;要防止自殺事件發生,也不止需要當事人努力,更要得到身邊人適時、適當的支援,以及社會大眾協力,方可救回一個脆弱心靈。

「微笑抑鬱症」

著名影藝人士自殺身亡屢見不鮮,自上世紀的阮玲玉、林黛、林鳳,到張國榮、盧凱彤、李玟,及近年深受港人追捧的日、韓明星等,都受着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而做出輕生行為。

社交媒體—般都是報喜不報憂,對於名人突然輕生,坊間亦掀起了對「微笑抑鬱症」的討論。「微笑抑鬱」並非一種精神疾病的診斷類別,只是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病情展現出來的其中一個反應而已。因此會有人疑惑,為什麼經常掛上笑容的人都會罹患抑鬱症?在鎂光燈下受着萬人愛戴、不愁衣食的「大」明星,內心都會如此痛苦?

事實上,人類腦部是由數種神經傳遞物質來維持正常運作,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一旦腦內的傳遞物質失衡,就會引發精神疾病,抑鬱症就是其中之一。故此不是單單一句「要看得正面一點」、「要看開一點」,又或「時間可以慢慢冲淡一切」,就可以輕易解決問題的癥結。

為什麼抑鬱症者要挺着一個笑容在人前?可能他們正正背負着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期望,刻意以笑容掩飾自己痛苦。當假裝「一切都好」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便會愈發與真實感受到或現實中的自己脫離。這個反差可能令當事人承受更大壓力,而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對腦部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更嚴重,結果只會加劇抑鬱症患者病情。

要背負社會上賦予一定「形象」的人,不止演藝人士,亦有助人的專業包括醫護、教師、社工、神職人員,又或男士,都有可能要保護自己形象,不希望「放負」,也不希望對身邊人帶來麻煩和壓力,因而選擇開啟自我保護機制,以微笑來隱藏低落情緒,掩飾內心悲傷。

與抑鬱症共存 不止靠治療

要減低壓力荷爾蒙對腦部的負面影響,就要坦誠面對和接納自己的軟弱。無論擔當什麼專業、掛上什麼樣的學歷,我們都是一個人,總有自己的軟弱和遺憾、有不被滿足的渴求、有不一定稱心如意的人生歷程。與其強求世界按自己意願而行,倒不如放手,接納和擁抱現在的不濟,方可有力重振旗鼓、繼續前行。

還有,要有效與抑鬱症共存,不但要靠藥物和心理治療,而且需有作息定時、適當運動,並有身邊人的鼓勵和支援,方可對抗病魔。嚴重的抑鬱症病人腦內總是有一個聲音對自己有極負面的批判,並有強烈的自殺衝動。因此,請不要輕視他們的自殺警號,不要以為他們只是信口開河,盡可能幫助他們累積生活中的正面經驗,讓新的體驗可幫助他們離開思想的死胡同。只要我們能找到一個彼此接納的地方,可以真誠地做回自己,彼此都毋須靠面具做人,相信港人的身心會健康一點。

謹記留多一些空間給自己和別人、好好梳理情緒、培養良好的生活休憩習慣、照顧精神健康,方可以達到真正、及早有效的干預和預防。

作者張鳳儀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張鳳儀、葉兆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