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葉思進、何子煜:思考高球場發展選項的正解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期圍繞高爾夫球場發展議題的討論氣氛非常熾熱,然而部分觀點較片面,例如有論者早前在《明報》撰文,當中將高球場議題理解為權貴與民眾利益的對立,更將部分持份者理性討論高球場發展的意見扭曲為「軟對抗」,這些說法較為偏頗。若我們未能準確理解高球場對香港整體發展的意義,則難以進一步深入探討高球場未來發展的更多元化甚至更佳選項,失去了寶貴的「解困」空間。

對中東說好香港故事的關鍵

特首李家超今年初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指出此行能將香港與中東地區的關係帶到新高度,亦可以擴大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合作,隨後更與兩國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為港爭取商機。

適逢其時,今年10月粉嶺高球場將舉行沙特阿美石油團體系列賽,這是全球最大型的女子高球團體賽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盛事,更是香港首次舉辦由中東國家贊助的高球賽。這場賽事將讓更多中東國家企業和投資者認識香港,而高球場是對中東說好香港故事的舞台。

倘我們能把今年的球賽辦得「好好睇睇」,香港在中東的財金人脈甚至當地媒體,都能夠有更堅實的事實基礎來讚揚本港宜居度,進一步增強企業和投資者對香港的好感;除了商機,優秀人才更會對港建立良好印象,未來或有機會來港發展甚至定居,成為香港長遠發展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由此可見,高球場確實對香港經濟發展有戰略價值,並不是與公眾利益對立,故此有論者提到「不過是打球休閒耍樂而已」,實是見樹不見林,甚至有可能令公眾構成誤解,使社會錯誤忽略高球場公共性的觀點。

上述內容一方面是駁斥有論者一些未能站得住腳的觀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此引導社會從高球場的戰略價值作起點,思考更多元化的發展方案。

高球場被視為可行的土地發展選項是始於2013年,但10年過去,政府於今年財政預算案已宣布覓得興建約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換言之社會要見縫插針覓地的迫切性大大降低。而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更指出,北部都會區將成為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的最大「糧倉」,在高球場建屋似乎亦不具備高度的必要性。

而收回球場32公頃用地後,除了建公營房屋之外,其他可行方案也不能忽視。正如學者郭樺和鄭宏泰撰文指出(〈創造宜居城市 就是招攬人才之道〉,2022年11月11日《明報》),移民目的地因素多與居住環境、空氣質素、社會福利和教育制度有關,但香港一直欠缺「人才社區」的發展概念,未能為人才提供優質社區配套,也是招攬人才乏力的痛點之一。

構思更多可行的發展選項

既然高球場是說好香港故事的舞台,筆者建議政府可在毗鄰高球場的32公頃用地興建中低密度的人才公寓,更可提供中型私家醫院、國際學校校區,配合高球場的體育和綠化空間,形成人才社區,支持北部都會區多元化新產業,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所需。這更可以成為一個先行先試的「示範單位」,加強人才舉家來港定居和長遠發展的信心,其成功經驗更可作為西九文化區、啟德體育園鄰近地區的借鑑,未來或有潛力建造更多人才社區,回應持續上升的人才吸引需求,更有力地做到「搶人才」。

當北部都會區計劃尚未成型、30多萬公營房屋未有着落之際,社會要見縫插針搶地建屋,無可厚非;但時移世易,評論者也要更靈活地接觸和思考與時並進的新方案。就算「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也不一定是壞事,相信政府暫時修訂該用地為「未決定用途」地帶,亦是出於相同考慮。最後,我們重申支持政府收回該地帶,惟收回之後的用途,則值得思考更多選項,以更好配合香港長遠發展需求。

作者葉思進是建築師、香港建設專業聯會會長,何子煜是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葉思進、何子煜]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