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攝影展「動態模糊」相片惹議 主辦:不理解藝術正常

發佈於

【明報專訊】安徽省淮北市攝影家協會日前通報,該協會顧問張秉政的作品入選「運河中國」影像大展喜訊,惟該組標榜「動態模糊」風格的相片近日公開後引起網絡爭議,被眾多網民指失焦、晃動、曝光過度。主辦方中國攝影家協會指,外界不理解藝術作品「很正常」;張秉政本人回應稱,作品想表現朦朧、模糊的美。

作者稱表現運河流動朦朧美

據「澎湃新聞」報道,張秉政今年6月攝影作品《運河魅影》入展杭州中國大運河攝影聯盟「運河中國」大展,而入選的6幅攝影作品看起來都帶有「動態模糊」的風格,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民不認同該作品入展,有人調侃稱,「現在沒有防抖的相機很少了」、「拍得不錯,下次不要拍了」。

對於網上爭議,張秉政表示,這組照片想要用這種方法表現運河流動、朦朧和模糊的美。對於廣大網友提出的問題,他稱會虛心接受,「歡迎各位網友評說,這是健康的社會聲音」。張秉政稱,他的作品是展覽的很小一部分,自己主要想把運河文化傳播出去,覺得能引起熱議也是對運河文化一種很好的傳播方式。而在照片入圍的同時,組委會也邀請他參與運河主題的發言。

有同行稱作品乏美感

中國攝影家協會工作人員昨回應「上游新聞」稱,「運河中國」影像大展的入展作品由5名評委共同選出,「藝術的東西,個人有個人的理解;不理解作品,很正常」,並強調「慢慢理解吧,這都是個人創作的自由」。

淮北市攝影家協會對「極目新聞」稱,參選是張秉政的個人行為,「藝術創作,各有各的見地,各有各的表現手法,見仁見智,作為同行,不便評價」。湖北省攝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虞旻子表示,藝術嘗試無可厚非,但這組作品缺乏美感和明確表達觀念。

內媒:主辦不妨解釋如何鑑賞

「紅星新聞」評論稱,美不是千篇一律,藝術鑑賞也有一定門檻,不過,相關主辦方不妨出面解釋下,這幾幅作品應該如何鑑賞。

據主辦方之一中國攝影出版社介紹,「運河中國」影像大展及文獻徵集共收到有效來稿11,896件,其中靜態影像11,955件,經評委會研究,有100件作品擬入選大展「大運河影像年鑑展作品」。

公開資料顯示,張秉政是淮北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其攝影作品及理論文章曾獲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金像獎、安徽第十七屆攝影金獎,2012年獲中國攝影教育最高獎「紅燭獎」。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