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駐京周記:Citywalk找尋消失的附近

發佈於

【明報專訊】走街串巷,打卡駐足。繼「特種兵式旅遊」後,內地的社交媒體上,被稱作城市漫步的「Citywalk」突然火爆,僅小紅書上的相關筆記就有41萬多條。休閑、放鬆、漫無目的,似乎變成了年輕人旅遊,以及讓生活節奏中慢下來的方式。不過也有人質疑,這不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壓馬路」(逛街)?

隨性行走感受城市風貌

比起到一個城市馬不停蹄各處打卡景點和食店的「特種兵式旅遊」,隨性行走、感受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的旅遊方式被叫做Citywalk。最開始,Citywalk誕生於英國倫敦,指的是在講述員的帶領下,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行進,重點在於對該城市的歷史、人文、景觀等方面的深度體驗;這在香港也早已有之。不過內地網絡情境中的Citywalk,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不需要專業講解員,沒有強烈的目的性,不追求網紅打卡地,也更加隨性。

今年五一假期前,DT財經和DT研究院收集並分析了1505份問卷結果後,發布了《2023旅遊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有超過80%的受訪者最想嘗試Citywalk,遠超「特種兵式旅遊」、「夕陽紅旅行團」等風靡一時的遊玩方式。

相比起「壓馬路」,Citywalk的情境中,更重視的是「感受」本身。可能街邊裝飾可愛精緻的咖啡店,一塊小蛋糕,一張「ins」風格的照片,更能傳達Citywalk的氛圍。

在北京,網友們推薦的Citywalk路線多集中在二環和胡同內。從雍和宮穿五道營胡同,避開南鑼鼓巷的商業化,行至國子監,一路感受安靜胡同文化和優雅調性店舖,是這條路線的亮點。

還有網友推薦北鑼鼓巷周邊胡同,再行至鼓樓、什剎海,避開人多的位置,還可以在周邊咖啡廳歇腳。

不過老北京朋友們也說,除了二環內的胡同,北京城似乎對漫步者們並不太友好。二環外相同的城市建築,類似的商業區劃,都阻擋了大家的腳步。如何更好吸引人前來漫步,可能也會是擺在北京市文旅局面前的問題。

人類學家項飆曾提出「消失的附近」概念,他曾說:「如今的社會,大家對自己周邊的世界沒有那種要浸淫進去,形成一個敘述的願望或能力。」Citywalk的誕生,大抵是年輕人們終於開始描繪自己周邊的世界,找回溫度的過程。

明報記者 王佩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