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宇陽:一國兩制的變與不變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日內地知名博主、涉港時事評論員靖海侯的一篇文章〈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在建制圈子引起不小的反響,甚至在本土論壇「連登」上亦有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及部分用詞,例如「寧左勿右」、「矯枉過正」、「貼標籤」、「不折騰」等,在很大程度上亦代表了當前部分港人的心態,既是對自身身分的認同與懷疑,亦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思考與未知。

香港經歷了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雙重打擊後,在「後國安法」時代下,一國兩制的變與不變、如何保持香港自身的獨特性,再次成為繼九七之後擺在國家及香港面前的重大課題。

香港治理的好壞 取決於兩個維度

2002年11月19日中國時任總理朱鎔基訪港,在禮賓府接受港府宴請時,曾致辭提到:「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總是以有香港而自豪,我就不相信香港搞不好,如果香港搞不好,不單你們有責任,我們也有責任。香港回歸祖國,在我們的手裏搞壞了,那我們豈不成了民族罪人。」

現階段香港治理的好與壞,取決於兩個維度:一方面是港府的政策制訂與施行,是否落實到位、民眾是否對此買單;另一方面,則是中央對香港的未來管控是嚴或鬆、一國兩制有沒有變質。這兩個維度之間亦有交集,那就是代理人對中央方針路線的理解與執行。若理解得差,執行自然不到位;但如果出發點只是為了執行的觀感滿意程度,而選擇性忽視理解的深度與否,更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與落實,是中共老一輩領導人的集體智慧結晶。一國兩制作為解決香港歷史遺留問題的最佳方案,作為香港回歸後保持社會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這一制度是沒有問題的,更必須長期堅持。

不過伴隨時代的變化發展,無論是中央還是香港,都會對一國兩制實踐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發生改變。2019年之前,是「一國」與「兩制」哪個在先、哪個在後的意識形態之爭;而2019年之後,便是在「一國」主權之下如何發揮「兩制」之利,對於不掩蓋「兩制」獨特性的一種擔憂,對找尋「一國」與「兩制」之間最大公約數的一種思考。

香港要守護世人信心

「一國」與「兩制」並不衝突,也不應衝突。一國兩制的好與壞,是中央與香港特區關係的側面縮影,就好比爸爸與兒子一齊玩蹺蹺板,有些時候,爸爸稍微挪一挪,兒子的位置就會改變,而不是爸爸永遠以絕對重量的壓勢,令兒子只能停留在最高點,無法動彈。

中央永遠都是希望保持住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一國兩制成功與否,是要向世人證明的,更關係着未來台灣問題的解決。維繫高效公平、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及聯繫匯率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等,這些均是香港及一國兩制成功與否的重要基石,亦是短期內沒有任何一個內地城市可以取代香港的根本要素。這些中央知,香港更知;而香港要做的,就是守護住世人對此的信任和信心,而非自廢武功。

講好香港故事,其實就是講好一國兩制,令世界覺得不是「一國一制」、空有其表。正如不能單靠「有麝自然香」,亦要「畫公仔畫出腸」。過去一年,無論是「Hello Hong Kong」還是推出「高才通」,或者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特區政府在疫後為了向全世界展示一個經濟復蘇、活力強勁的香港做了不少工作,亦取得一定成果。

香港固有的傳統優勢及經濟基礎,只要稍作宣傳便可回來;但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有關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指控與批評卻從無間斷,這是香港政府必須面對,也是必須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雖然當中涉及地緣政治和中美衝突等大背景因素的影響,惟絕不是靠幾個「強烈譴責」、「堅決反對」的字眼就可以迴避或交功課的。何謂香港故事?講好香港故事,還是講好的香港?講好香港故事,如何做到既令國際社會認可,亦讓香港社會內部產生共鳴?這3個問題,特區政府有必要重新梳理,未來在大外宣方面是否需要有新的側重點,以維持一國兩制新形象。

國安法絕非用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在靖海侯那篇文章中,我很認同其中一句話:「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寧左勿右,不管後果。」執行者的有關言行,其實某程度上影響着能否講好香港故事、能否貫徹一國兩制。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新香港,在由亂轉治的過程中,「止痛」雖必不可少,但在由治及興的過程中,如果事事仍以國安為由,只會進一步降低港人對政府發自內心的認受性,以及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認可。當權者更需要留意的是,國安法只是用來撥亂反正、應對外部勢力的殺手鐧,絕不是用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更不是用來作為個人邀功的尚方寶劍。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秘書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