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林順潮:檢視突發事件合作協議 優化灣區三地應急機制

發佈於

【明報文章】在7月13日舉行的行政長官交流會上,筆者就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高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跟特首交流。

中央政府與港澳衛生行政部門於2005年簽署《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議》(下稱《合作協議》),建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通報和應急合作機制,三地就突然發生並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等事故及時通報,以及應急處置的協調聯動達成共識。

2018年三地續簽《合作協議》,之後未就該合作協議有重大調整。根據該協議,內地和香港、澳門任何一地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在人力、技術和物資上建立互相協調及支持的機制;三地亦可在相關各方同意時,互派專業人員參與處理事件。如三地或其中兩地之間發生跨地區傳播或擴散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相關各方除了在第一時間通報有關疫情或事件資訊,還會立即啟動應變機制,聯合組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協調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疫情對三地聯防提出更高要求

從2005年協議簽訂到2018年續簽之後,發生了兩件重大事情:第一是持續逾3年的新冠疫情;第二是國家全力推進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

新冠疫情是本世紀到目前為止,所發生波及全球的最嚴重疫情(pandemic)。疫情發生後,內地與港澳根據《合作協議》迅速啟動三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通報機制,及時向各方通報疫情信息,助其了解和掌握情况,專程通報內地與世衛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獲取途徑信息,即刻通報在內地確診的港澳居民信息,為追蹤病例信息、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等,起到積極作用。

相信香港市民依然記得去年2月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特區政府已進入全面作戰狀態,中央迅速支援特區,高度重視香港特區的協助請求:先是於去年2月12日在深圳舉行疫情專題交流會,然後支援香港的人員和物資就在最短時間內源源不斷抵港,包括由內地的流行病學專家團隊到臨香港提供協助、兩部流動檢測車抵達香港、4名治療重症的專家及百多名協助檢測的採樣員到港,並迅速援助香港建設隔離及治療設施的方艙醫院,創下中央派駐醫療專業團隊進入特區實行聯合抗疫的先例,也大大緩解了當時香港的嚴峻疫情。

這也從側面顯示,應對類似新冠疫情這樣特別重大的疫情,三地需制訂和啟動更高規格的聯防機制。

同時,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灣區城市已由高速鐵路聯通,無論多遠都可片刻到達。現在「澳(門)車北上」和「港車北上」已經實現,港澳與灣區已然形成一個「一小時生活圈」。三地人員交流日益頻繁,任何一地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首先波及大灣區內的城市群。

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要求更敏感的聯防機制

因此,筆者支持特首提出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一個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的聯合應急機制。為配合「後疫情」時代和大灣區發展,現在是總結和檢討新冠防疫抗疫經驗、檢視和優化2018年續簽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好時機。希望三地可以在總結3年疫情防疫抗疫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針對大灣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聯合應急機制,以配合「後疫情」時代的國家發展大局,服務大灣區發展所需。

作者是港區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順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