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莫建成:是否參選新區議會 都是艱難且痛苦的決定

發佈於

【明報文章】還記得2019年11月24日深夜,當得知投票率超過七成,不少人都心想,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勝了!但接下來的日子風雨飄搖、時勢催淚,「美麗新香港」的年代誕生了。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預計今年12月舉行,直選議席由現屆的452個大減逾八成至88個。而民主派人士參選與不參選的討論,近來趨向熱烈。由創黨至今經歷29個寒暑的民主黨,一直以地區為本;然而在新形勢下,民主黨最終是參選還是不參選,都是艱難且痛苦的決定。

新區議會的民選議席除了大減之外,委任議席將「翻生」,更會增設由「三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選出的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而參加直選者需要向三會成員爭取最少9張提名票。換言之,三會成員同時掌提名權,又可互選成為議員。

如果參選的4個情景

首先談談民主黨如果決定參選,我們將會面對的4個情景。

情况一:取不到足夠提名票,即報名都不可以。這個情况是直接出局,參選人需要承受的煎熬相對最少,但從政生涯可能就此畫上句號。

情况二:取得足夠提名票,但報名後被拒確認參選資格,即不能參選。這情况是讓參選者感到半點曙光後再直墮谷底,從政生涯同樣可能就此畫上句號。

情况三:取得足夠提名票,報名後參選資格被確認,成功入閘,但最終敗選。這情况相信是最糟糕,在現時難以籌款的情况下,民主派大部分參選人必定是經歷千辛萬苦才籌集到選舉資金;而在「寧左勿右」的政治氣候下,不排除某些有正職的參選人要辭職才能上陣,若最終落敗,除了失業外,還可能要償還因選舉而欠下的債務。

情况四:取得足夠提名票,報名後參選資格獲確認,最終勝出當選。這情况看似最理想,但在「美麗新香港」的新格局下,其實危機四伏——因未來的區議會主席由民政專員擔任,政府更會引入區議員監察制度,有權力調查被指不符期望及績效指標的區議員,若指控成立可按程度懲處。在政治權力不平衡的情况下,有些議員可能被指表現「欠佳」,於任期內輕則可被扣薪,重則可被停職,最終極的或會被DQ(取消資格)。

其實,民選議員的「老闆」是選民,因他們是經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若選民認為其表現欠佳,下次選舉便可以用選票將他踢走。為何要由政府決定民選議員是否稱職?

另一方面,現屆絕大多數區議員服務1萬多至2萬人,但他們在每月實報實銷開支的限制下只能開設一個辦事處,聘請一至兩名職員。有些議員為了做好服務,很多時都會撥出部分自己的薪酬用於辦事處營運上,筆者在任時都經常面對此情况。

當選,並不易做!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就算過五關斬六將成功當選,惟選區較以往遼闊,所需服務的人口增加到約10萬至20萬人。雖然立法會已通過新一屆區議會組成的法例,但至今仍未知道新一屆的議員辦事處每月實報實銷開支會否增加。早前有消息指將來各議員的每月開支,未必按選區面積及服務人數之增加而按比例上調。

此情况下,就算當選都可能要面對「10個樽得3個蓋」的局面。若服務要覆蓋遼闊的選區,極大機會是「兩頭唔到岸」。在骨牌效應下,各區的服務都難以做好。

倘不參選的處境

好了,談完如果決定參選要面對的4個情景後,現在談談倘若不參選所面對的情况。

若決定不參選,意味着民主黨至少在未來4年再沒有區議員,由政黨變成一個類似壓力團體的組織;而在難以籌款的政治局面下,將會長期面對財政壓力。除了資源緊絀,就算希望在體制外繼續服務市民,亦沒有合適的跟當局或公共機構理論的身分,面對不論是個人或社區問題的求助,都較難處理。

又好了,談完參選與不參選的情况,現在說說我們的想法。民主黨一直不希望撤退議會,若決定參選,絕對不會以屈辱和利益交換的方式爭取提名。

何謂不能屈辱?即我們絕對不會以不平等的方式去求取三會提名。我們會以解說、說服、以理服人的手法去爭取參選提名。

何謂不以利益交換?若對方願意提名,不能帶有任何前設條件,我們亦不會承諾為提名人做某些事情,同時會向提名人表明如果當選,必定以市民利益為先。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本黨主席羅健熙早前已指出,正了解黨員參選意向,有個別人士已表態冀參選,包括現任及前任區議員;而黨的紀委會主席劉慧卿亦曾說,如有黨員參選時表現出屈辱令黨的聲譽受損,必須承擔後果。

我們正評估有參選意向的黨員能否堅持民主黨理念,以決定是否支持其「去馬」。不過此時此刻,難以評估民主黨員的入閘機會,惟我們會以「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走下去。做好地區服務一直是民主黨堅守的信念,雖然前路荊棘滿途,但我們仍期望與港人並肩走下去,心中的那團火仍在燃燒,在驚濤駭浪下仍有志服務社區。我們不會輕言放棄陣地,不會輕易放棄每一個可以繼續服務社區、為民發聲的機會。共勉之!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觀塘區議會前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莫建成]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