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抗美援朝」城市訪客 感戰爭殘酷更珍惜和平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年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訂70周年,也是中國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紀念日,中國軍方和各地政府連日來啟動各種紀念活動,主調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抗美」和「勝利」。本報記者近日探訪鴨綠江邊的丹東市,這個與「抗美援朝」戰爭最密切的「英雄城市」展示了戰爭的殘酷,人們在此追憶歷史,有參觀者說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遼寧丹東舊稱安東,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中國人民志願軍經此投身朝鮮戰場,也經此歸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抒發戰士對家鄉熱愛之情的《我的祖國》嘹亮歌聲,在全國唯一抗美援朝紀念館外迴蕩。時值七一建黨節,一批批的參觀者,大多佩戴黨徽,他們是各單位黨支部人員。此外,還有許多老年人前來參觀,也不乏帶孩子的家長。

學生認同參戰 小童感「美國人討厭」

剛初中畢業的車同學談到參觀感受時說:「(抗美援朝)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粉碎了以美方為首的帝國主義稱霸世界的意圖,使他們不能在亞洲搞一些其他的事情。無論是從中國境內,還是境外,無論是軍還是民,民族自信和國際地位都是正面的提升。」

車同學對中國參戰的看法,是官方主流宣傳內容。2020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定調「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

相較於內地,東北人對發生在「家門口」的韓戰有更深的體會。車同學一家三口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已經是第三次來到位於丹東的紀念館,前兩次因為紀念館擴建,沒能進館參觀,這次特意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儘管表示認同「祖國參戰」,但車同學又表示:「戰爭非常殘酷。軍隊只能聽從上層領導的指揮去戰鬥,即使他們並不想(參戰),但也必須聽從指令。雖然戰爭會帶來進步,但是它的影響是比較惡劣的,對於經濟和建設方面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紀念館分為序廳、戰爭廳、運動廳、友誼廳、英烈廳、紀念廳等6個部分。根據館內數據,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獻出生命,很多烈士都在彈盡糧絕之際,選擇「捨身堵槍眼」、「以身炸碉堡」。

在戰爭廳內,一名母親帶着小朋友參觀長津湖戰役展廳,面對牆上史料和志願軍雕塑,小朋友脫口而出:「美國人真討厭。」年輕媽媽在一旁輕聲說:「戰爭是殘酷的,但美國人也不是人人自願來打仗,他們只是服從命令。」

黨員紀念館宣誓 稱看過電影「更能代入」

紀念館還複製了一座凱旋門,原樣是當年志願軍撤離戰場回國時,丹東在鴨綠江大橋搭建的大門。通過「凱旋門」走出戰爭廳,英烈廳內擺放着於大榆洞空襲中陣亡的毛澤東兒子毛岸英烈士塑像,並展示了志願軍陣亡軍職幹部遺像、事蹟和部分遺物。前來參觀的黨員在此宣誓:「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

徐先生是第二次來紀念館。作為政府機關的黨員,他們一行約20人由單位組織前來。徐先生說:「每次來參觀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在看到上甘嶺和長津湖戰役的史料後,因為曾經看過電影,所以更能代入。覺得每一位軍人都非常值得敬佩,也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參觀最後,可以看到紀念館結語寫道:「戰爭最終告訴我們,正義必定戰勝強權,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鴨綠江畔的英華山上,最初展品徵集自1958年經丹東回國的志願軍,1993年停戰40周年時又落成新館。為了紀念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2014年起耗時6年改造擴建整個園區,除了紀念館(陳列館),還有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和紀念塔,在結束嚴厲防疫措施後迎來參觀熱潮。

其中國防教育園陳列有31件抗美援朝時期文物兵器,包括蘇聯供應中國的單管37毫米高射炮、蘇式T34坦克、圖2型輕型轟炸機、122毫米榴彈砲、喀秋莎火箭炮發射架等實物,引來許多軍事迷在此拍照打卡。而與紀念館對望的紀念塔正面鑲嵌着中共元老鄧小平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鎏金大字。

中國湧現紀念「勝利70周年」活動

中國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1950年6月爆發)的一部分,中國志願軍1950年10月出國參戰,1953年7月27日朝鮮、中國、聯合國軍代表簽署《朝鮮停戰協定》,1958年志願軍分批全部撤離朝鮮。

韓戰後,中美從敵對到破冰建交,到攜手合作發展,繼而又來到貿易戰、科技戰的對抗階段。今年踏入7月,中國湧現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周年」活動。解放軍空軍前日宣布,長春航空展(7月26至30日舉行)將邀請空軍部分參加過抗美援朝空戰的英模部隊代表,到現場回顧戰鬥歷史、講述空戰故事,表達空軍對這一偉大勝利的紀念。

官方傳媒亦紛紛刊登紀念文章、播報歷史圖片影片,央視也重播《跨過鴨綠江》等抗美援朝電視劇,藝術文化機構則舉辦各種主題展覽和表演,機關單位、各級學校密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至於「勝利日」前後,中共中央會否如3年前紀念志願軍參戰70周年一樣提高紀念規格,以及國家領導人是否發表講話及其講話內容調子,都是各方關注焦點。

明報中國組

(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