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遣送政策收緊半年 466聲請人覆核失敗被驅

發佈於

【明報專訊】保安局去年12月收緊「遣送政策」,免遣返聲請人如被高等法院原訟庭拒絕司法覆核申請,可立即遣返回原居地。政策生效至今逾半年,有466人在司法覆核被拒後遣返,佔整體聲請人口約3%。有面臨遣返的人表示,擔心下一次前往入境處報到,就要與妻兒分開。

有敗訴者憂快與妻兒分開

現時聲請人被入境處拒絕聲請後,可向「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上訴,若不服決定可司法覆核。保安局稱,截至今年6月底,約1.4萬聲請人仍在港,其中約1900人就處方決定上訴,另有約7500人提出司法覆核。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表示,加快遣返有助減少聲請人滯留在港,「快處理好過慢處理」;法庭一向以證據強弱審批難民資格,遣返政策有原訟庭裁決為依歸,人權保障不受影響。

中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Surabhi Chopra則認為,新政策將導致聲請個案大幅減少,亦可能不符合港府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的責任,即不得將相關者送回遭受酷刑對待的國家。

NGO:通知期短至數日 心理負擔大

來自巴基斯坦的Sajid Mahmood報稱在其國家受政黨迫害,今年4月被駁回聲請,即將面臨遣返。Sajid擔心與妻兒分開,「如果港府覺得我是罪犯,請將我們一家人帶走,不要只遣返我一個」。非政府機構「希望枝子」項目經理黃丞尉說,近半年接觸6名求助者被遣返,入境處通知期可短至數日,難民圈子心理負擔甚大。黃稱最近有人擔心遣送,主動聯絡機構了解原居地近况,並尋找當地社福機構,「就算不幸遣返,都不至太徬徨」。

現時近九成七聲請人獲發俗稱「行街紙」的擔保書,而不是在羈留中心關押。根據立法會資料,從2012至2022年,與聲請人相關的政府開支總額為85億元,用於人道支援和審核案件等。提倡設立禁閉式難民營的何君堯表示,政府開支「小數怕長計」,聲請個案已造成財政負擔。何提議政府考慮利用「方艙醫院」的閒置牀位羈押聲請人,或可改善社區治安。

何君堯倡押方艙 學者籲保釋省錢

不過公共財政方面,Chopra的研究團隊比對政府數據,發現每名CIC羈留者每日花費約1672元;若聲請人獲批行街紙,社署人道援助約每人每日122元。Chopra認為以保釋代羈押,可節省納稅人金錢。

半年拘341行街紙者 多屬聲請

保安局表示,今年1至6月有341名獲發「行街紙」的非華裔人士因干犯刑事罪行被捕,大部分為免遣返聲請人,涉及罪名包括店舖盜竊和毒品罪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