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高力劉德安:中區甲廈水浸風險升 宜及早應對

發佈於

【明報專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和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上周確認,今年7月極可能成為上世紀40年代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月份,可見氣候暖化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已愈來愈大。高力亞洲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諮詢服務董事劉德安在專訪中指出,香港不少中區甲級商廈面對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水浸風險與日俱增,他認為業主應該聘用專業人士就此制定解決方案,例如將原放置在地下或地牢的機電設施升高,以免日後受到地下水浸的影響,這樣亦可提升物業估值。

劉德安透露,自己是註冊工程師,學士及碩士學位均與工程相關,多年來主要工作便是幫助客戶減排、慳電及節能,例如他及團隊在銅鑼灣怡東酒店2019年拆卸前曾經為它提升冷氣系統以每年節省200萬度用電、即近300萬元電費,而他在去年5月起在高力出任現職後,主要工作便是幫助客戶去制定及實踐ESG的目標,從而令本身營運可以增值,目前在本港比較常見的是幫助客戶提升一幢商廈的ESG水平,在環保及社會影響方面做得更好,吸引有實力的租客,在目前本港甲廈整體空置率高達15%、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中環未來水浸 或如打風時杏花邨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去年10月6日在本欄專訪中形容,全球氣候危機愈來愈嚴峻,而一些很重要的臨界點(tipping point)在未來10多年隨時出現,例如現時在格陵蘭西面有大型冰塊,若全球近年迅速暖化的趨勢持續,該冰塊有可能融化,屆時全球海平面將因此升高三、四米,相等於一層樓的高度,屆時本港中環及其他全球臨海地區亦有被波及的風險。

近日劉德安午飯時段到中環海旁觀察,發現海浪已經打上地面,故他很認同梁榮武的觀點,氣候暖化對中環的影響已經發生,屬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並非遙遠將來才面對的挑戰,不排除日後颱風襲港時,中環會面對杏花邨及柴灣面對的水浸問題。

劉德安表示:「近年每逢颱風襲港,杏花邨及柴灣往往便會出現水浸,故此當地住戶便會落閘,也會駛走原本泊在停車場的汽車,而我有一名在柴灣大廈的客戶便已經在地下加設閘門及水泵,一有水就可以泵走,以免影響大廈的運作,當地亦有些大廈業主按我們的建議將全部機電設施升高至少一米或至第二層,以免日後受到地下水浸的影響」。

地下設機電設施 水浸可令大廈停電

由於中區甲廈不少租戶均是銀行及證券等金融機構,劉德安相信,金管局及證監會等監管機構亦很關注中環若出現水浸對相關機構的影響,他指出:「假如日後海平面上升,或出現比較大的颱風暴雨,令鄰近海邊的中區甲廈出現水浸,而甲廈的機電設施放置在地下或地牢,屆時整幢甲廈便會停電,它們的租客就會受影響」。

劉德安估計,政府短期可在中環海邊加置屏障(barrier)以防止海水湧到地上,而中長期來說,近海邊的中區甲廈便要優化本身設施,以緩和一旦水浸帶來的不利影響。約20年前剛入行時,劉德安曾代表港鐵(0066)向建築商驗收國際金融中心(下稱IFC),認為該中環地標大廈在預防水浸方面便做得很好:「IFC的地皮是填海而來,換言之,它是興建在低窪地區之上,所以它在設計時已考慮到日後可能出現水浸此因素,故此它的大部分機電設施並非放置在地下或地牢;而且經過行人天橋也可以與其他商廈互通,這樣的話,萬一地下出現水浸,亦有其他路徑可以出入該寫字樓」。

目前中區不少甲廈均沒有像IFC般設置天橋與其它甲廈互通,劉德安認為,這是在設計時未有考慮到水浸的因素所致,現時也難以彌補,指高力可以為這些業主提供度身訂做的解決方案,而其中一項可以做的工作是盡快將現設在地下或地牢機電設施升高至少一米或至第二層,以免日後受到地下水浸的影響,他表示:「解決措施有很多,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會用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去幫助大廈解決潛在的水浸問題」。

商廈增加ESG投資 提升估值

目前中區甲廈市道不景,要說服業主就緩解潛在水浸問題或其他ESG事項增加投資是否不容易呢?劉德安表示,若這些投資可以令物業升值,會在估價反映出來,對業主來說也會有即時的好處:「我們為物業估價時,既要看它現時的營運是否完善、帶來多少收入及回報,也要評估它未來前景(future outlook),在此過程中,我們會將ESG此元素放入去考慮,例如一些大廈若有被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水浸風險,若業主甚麼也不做,我們估價時就會打折,相反,若業主知道有這個危機,並且着手解決,估價便可以在ESG方面有系統地反映到。就好像你買股票一樣,假如上市公司的生意做得長遠,不管氣候變化怎樣,未來20至30年都有得做,投資者有信心,估值就會提升,股價亦可能會向上升」。

另外,劉德安指出,高力亦會為正在發展中的商廈提供ESG顧問服務,目前某發展商在中環及上環在建甲廈便是該行客戶之一。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