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葉兆輝、白逸銘:香港人口估算響起警號 怎麼辦

發佈於

【明報文章】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估算,香港人口將由2021年的741萬增至2046年的819萬,人口增加78萬,平均每年增長0.4%。當中包括自然減少的75萬人(即死亡減出生人數),而人口淨入(即流入減流出)則為152萬。也就是說,本港未來人口增長完全依賴移民增長。

未來人口增長 或被高估

若我們仔細查看生育率的推算,政府採用了一個樂觀的假設,即總和生育率由2022年的0.7,到2026年將反彈至0.943,即香港每年至少要多1萬名嬰兒出生。但這是不太可能的,因本港生育率幾十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家計會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香港夫婦的平均子女數目降至0.9人的歷史新低點;無孩夫婦佔比達43.2%,較2017年增逾一倍,取代一孩家庭(27.4%)成為香港主流。

由於晚婚和女性單身現象日益普遍,以及低生育率的穩定趨勢,預計本港生育率將繼續下降。一直以來,政府的人口估算都是高估本地女性生育率,故未來的人口增長可能被高估。

雖然政府已採取多種措施鼓勵生育,例如提高產假和育嬰津貼,但這些措施似乎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由於本港年輕人在選擇婚姻和生育時所面對的多種因素,例如高房價和物價、女性參與工作的比例增加、教育水平提高等。這些因素都令年輕人更難以負擔生育和養育孩子的費用,進而導致低生育率。本地已墮入「生育陷阱」,減慢下降速度或有可能,但要假設回轉向上,則需要極之強大的改變!

此外,政府還假定在2022至2046年間,本港人口將由淨移入的152萬移民補充,以抵消自然減少的75萬人口。在全球化時代,移民已經成為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城市當中,移民對香港人口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動文化同化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預計每年將有2萬名人才和另外3.6萬名單程證持有者加入香港社會,惟這一淨增長人數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的目標群組,也是其他國家的目標群組,視乎我們是否留得住人才,及減慢本地居民遷移外地的人數。在這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吸引和挽留人才。

老齡化問題嚴峻 政府需採取全面措施

即使這些有關出生和移民的政府推算數字得以實現,本港仍會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問題。統計處估算到2046年,每3個人便有一人年齡達65歲或以上。這趨勢將對本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政府需採取全面的應對措施。有關負面影響不會在2046年才顯現,我們現在就能夠感受到學校和幼兒園的關閉,及經濟不振的影響。未來的財政和經濟發展及其可持續性,也將面臨許多困難。任何零敲碎打的努力都是行不通的,亦是無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處的人口預測基於一些假設,這些假設沒有對錯之分。然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現在的預測狀况變得更加惡劣,現在政府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實現更健康的人口發展。本港人口正面臨重要的變革,這些趨勢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都將帶來深遠影響,因此當局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來應對這些問題。

首先,政府需要向年輕人提供更多的生育激勵,這可以包括提供更多育嬰假期、託兒所和幼兒園等基礎設施,以及更多的嬰兒津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年輕家庭克服生育的經濟和社會障礙,從而促進本港人口增長。

其次,政府需增加對有子女的家庭的支持,這可以包括提供更多家庭津貼、降低子女教育費用、給予更多家庭醫療服務等。有關措施可以幫助有子女的家庭更好地養育孩子,從而促進香港人口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增長及發展。

最後,當局要推廣吸引技術人才移民的政策,這可助本港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這些移民可以為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或者挑戰,因此政府需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留港生活和工作環境。

同時,當局也要更加注重人口老齡化問題,為未來做好準備,向老年人提供更多福利和服務。這可以包括給予更多安老服務、提供更多醫療服務、實施老年人在家居和社區護理政策等。通過這些措施,政府可以讓老年人過上更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

人口健康發展 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香港人口估算預測敲響了警號,本港低生育率問題非常嚴重。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鼓勵生育,惟效果不明顯。本地人口年齡結構愈來愈老化,本地年輕人向外移民或移居後,也將影響本地生育率。因此,未來香港的總和生育率是否能逆轉下降趨勢、無孩夫婦佔比會否繼續上升,以及移民對生育率的影響,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隨着愈來愈多人選擇晚婚,女性單身時間延長,生育窗口期也隨之縮短。良好的計劃生育教育和意識至關重要,政府需要幫助婦女消除實現其理想生育的阻礙,營造一個對家庭更友好的社會環境是非常重要。提高生育率沒有靈丹妙藥,只有關愛、溫暖和幸福的生活環境,才會有所幫助。總的來說,實現健康的人口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

作者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白逸銘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生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葉兆輝、白逸銘]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