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楊友源:給特首施政的一點建議:興建屯馬線繞道

發佈於

【明報文章】引言

在交通運輸設施上,香港當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城市,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有快捷、環保和便利的集體運輸系統。屯馬線作為港鐵近年完成的最長鐵路線,長達56公里和設有27個站,它的某些地點使用量卻很快達到飽和。

除了屯馬線、高鐵,政府和港鐵在過去10年都規劃及興建了不少地鐵支線。可惜在未來5年,港鐵的現有線路中,只見東涌伸延線和屯門南延線等小量擴展工程。政府更在2020年擱置九龍東的集體運輸系統規劃;不過,最近啟德郵輪碼頭的運輸問題很可能會令它浴火重生。然而,政府及港鐵在完善和檢視現有集體運輸系統的發展或當中不足的地方,似乎看漏了眼,竟無人提出要興建連接沙田和荃灣區的屯馬線繞道。

興建屯馬線繞道的需求

據2021年人口普查,新界東(沙田、大埔和北區)有130多萬人,九龍東(九龍城、黃大仙和觀塘)有148萬,九龍西(荃灣、葵青和深水埗)則有120多萬。因此筆者相信,由新界東經沙田區往返九龍西的人數,應該會接近往返九龍東的人數。再者,接通沙田和荃灣的城門隧道於1990年通車,比接通沙田和黃大仙區的大老山隧道還早一年。

橫跨港島北和九龍南的運輸基建項目,有3條行車過海隧道和4條過海鐵路線,分別位於港島西區、中環、銅鑼灣和鰂魚涌。而連接沙田(或新界東)和九龍的行車隧道有4條,分別是獅子山、城門、大老山和尖山(串連沙田嶺)隧道;鐵路方面卻只有兩條,分別是連接大圍與九龍塘的東鐵線,及連接沙田顯徑與九龍東鑽石山的屯馬線。

相對於港島與九龍之間的連接鐵路及汽車隧道比例(4:3)來說,新界東的比例(2:4)顯然不足夠,未能發揮鐵路的集體運輸和環保優勢。若乘搭屯馬線,往來荃灣與沙田這兩個近在毗鄰的地區,要接近一小時,因鐵路要經過九龍東、中、西,可謂十分浪費時間(除了東鐵線,香港現有鐵路系統是很難加上超越前車的快線),所以很少人會這樣乘搭屯馬線。現時,他們只可駕駛私家車或乘搭巴士,面對本來可避免的交通擠塞問題。

如有屯馬線繞道,除了可發揮分流作用,減低原本屯馬線的擠迫,最重要是令往返這兩區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約30分鐘。這個節省時間的效果,還會惠及整個新界東、新界西及大嶼山北等地居民。新界東居民當然可使用鐵路更快捷到達大嶼山機場;同樣,東涌居民也可更省時間使用東鐵線,到達羅湖或落馬洲。有關行程可完全避免使用紅磡到大圍這段鐵路,所以不會引致該段鐵路更擠迫。

繞道規劃的初步建議

把分別位於沙田和荃灣的原有兩個港鐵站連接起來,當然是最經濟的做法。在沙田區,本來大圍站是最佳選擇,因它已經連接東鐵線和屯馬線;可是其上蓋興建了很多商業、社區和住宅物業,大大阻礙它的鐵路擴展工程。次選或最可能的選擇,就是顯徑站(見圖),其優勢是近荃灣區一點,以及沒有什麼上蓋物業。而荃灣區的首選當然是荃灣西站,但美孚站也是不錯的選擇,它附近有公園,方便擴建。縱使選擇了荃灣西站,也可能要在美孚站做點擴建工程(理由見下文)。

假設這個新建的繞道連接了顯徑站和荃灣西站,兩地距離約6.3公里。以地鐵車速每小時60至80公里計算,行車時間約6分鐘。筆者利用Google地圖的路線規劃,預計可縮短屯馬線前往各地的行車時間如下:

.沙田和馬鞍山區各站往返荃灣西站、元朗及屯門區各站,可節省約33分鐘。

.沙田和馬鞍山區各站往返美孚和南昌站,可節省約25至27分鐘。

.鑽石山站往返荃灣西站、元朗及屯門區各站,可節省約12分鐘。

至於列車行走的路線,筆者建議把原本的屯馬線一改為三,新線分別是:

(1)沙田區原有的屯馬線經過新興建的繞道,直接往返荃灣西站及元朗和屯門區原有屯馬線,簡稱「屯馬快線」,把新界東西直接連結起來;

(2)原有屯馬線由屯門站到鑽石山站的一段,簡稱「屯鑽線」,連接新界西和九龍;及

(3)原有屯馬線由烏溪沙站到美孚站(或荃灣西站也可,但使用屯馬快線會更快捷)的另一段,簡稱「馬美線」,把沙田和馬鞍山連結九龍。每一區都有兩條新線同時服務居民,每條線的班次更有不同彈性,以符合當區需要,同時可盡量避免因為乘客稀少而浪費資源和人力,而新路線不會增加乘客轉車的安排或乘車時間。屯馬快線更可繞過柯士甸站的限制去增加車廂數目,令集體運輸變得更有效率。

另一簡單方案就是完全保留原有屯馬線,只是增加一條屯馬繞道的支線,乘客需在這支線的兩端轉搭現有屯馬線前往各目的地。

至於興建繞道和擴建鐵路站的費用及時間,筆者依據屯馬線興建費用約900億元推算,大約需150億至250億元,惟注意這個推算沒有考慮通脹、建造科技的進步、勞工供應和繞道地質等特殊情况。

以往地鐵興建過海線路,頭3條在1970年代中至1990年代中期興建,每條只需2年多至3年時間;最後一條的沙中線過海隧道在2015年開始興建,卻用了7年時間。當然,還有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環境評估,及各種工程和財務預備工作,這又需要兩年多時間。所以粗略估算,新繞道可能要5至7年方完成。倘能今年開始籌劃,或者2028至2030年便可通車。

總結

筆者以上有關屯馬線繞道的粗疏建議,只是拋磚引玉,當中顯然有不少瑕疵和不足的地方。在此,筆者鼓勵和邀請各界人士(包括學者、官員、港鐵、政客和居民)多發表意見,討論、修改或提出更佳建議。當然,最關鍵一步就是敬請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展開可行性研究。除了環評,還應包括乘客量、規劃路線、財務安排與收益估算。這項建議不單是民生問題,也是香港環保基建向前邁進的一步。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名譽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楊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