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中大研究指6至8歲童疫後近視率較疫情前升5成 料因疫後生活方式未改 (14:26)

發佈於

中大醫學院團隊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幼童經歷在新冠防疫措施後,生活方式包括戶外活動減少,及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增多,6至8歲兒童在防疫措施放寬後的近視患病率較疫情前上升5成,6歲兒童的近視患病率更增加一倍,當中低收入家庭兒童更易受環境等因素而增加換患近視風險。團隊表示,恢復面授課程後,兒童的生活方式並未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故預計在未來數年本港兒童近視患病率可能將會居高不下。

研究團隊從其「香港兒童眼科計劃」中收集 20527名6至8歲兒童的數據,分析他們在2015年至2021年間的近視率變化,覆蓋新冠爆發前、防疫措施實施及面授課暫停期間,及防疫措施放寬並恢復面授課後的3個研究時期。研究數據包括屈光度、眼軸長度,以及了解他們參與戶外活動、觀看電子螢幕及近距離工作時間的調查問卷。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瞳心童行計劃」總監任卓昇表示,光學矯正等方法雖能提高視力,但不能減少近視眼由於眼軸增長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他建議學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至每天2小時,及保持30至50厘米的閱讀距離、每次少於半小時,並避免在黑暗環境中工作。

任卓昇表示,控制近視的療法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和紅光療法,根據過往研究,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將近視進展減慢67%,及可將近視減少發病47%;紅光療法則透過低劑量650nm紅光,增加眼底血管一氧化氮的釋放,擴張血管,提高血液流通,令眼底脈絡膜增厚,從而控制眼球增長與近視加深,治療1年後,與對照組相比,紅光治療組近視進展控制可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