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關仲然:整合在野勢力可能嗎? 郭台銘參選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影響

發佈於

【明報文章】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上周宣布以獨立參選人身分,參選明年初的台灣總統選舉。郭的動向如風暴一樣,對選情颳起風浪。但在再多一名參選人加入戰團的情况下,選情是更加混亂,還是反而明朗起來?

探討郭台銘宣布參選的影響之前,先「回帶」到大約半年之前、4月的時候,郭高調參與國民黨內初選(準確一點是與侯友宜爭逐國民黨徵召)。當時他在記者會上公開「為4年前負氣離開國民黨」鞠躬道歉(郭在4年前因在初選中輸給韓國瑜,憤而退黨)。到今年5月中,國民黨決定徵召侯友宜出戰;當時落敗的郭台銘大方恭賀侯,並說「將信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市長勝選,戰勝2024的大選」。從鞠躬道歉到表明會信守承諾,再到上周公然背棄承諾,郭台銘立場之飄忽、承諾之脆弱,既摸不清又猜不透。

郭稱團結在野力量

實際效果是否如此

我們先暫時放下邏輯思維,嘗試理解一下現在郭台銘的參選目的。根據郭的最新說法,他宣布參選是要團結在野力量,就如他在早幾天的記者會名稱一樣,要組成「主流民意大聯盟」。他認為「下架民進黨」就是主流民意,而要令這個主流民意得到彰顯,就需在野黨派團結一致,從而實現贏得明年總統選舉。至於他以獨立身分參選的這個行為,就是有團結的作用,亦即團結國民黨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以上就是郭的講法,惟實際效果又是否如此?

這時候,我們不妨重啟正常的邏輯思維,看看郭的說法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從不同民調機構的結果顯示,民進黨賴清德都是排首位,柯文哲第二,侯友宜第三。在只設一輪、「票多者勝」的單議席單票制選舉制度下,候選人立場愈接近,那麼相近的候選人之間自然會互爭選票,形成內鬥。

在原來的3個參選人中,柯文哲的角色立場一直都非常有趣,因為他從政初期就有親民進黨的背景(2014年得民進黨支持參選台北市長),對淺綠和年輕人的選票,一直都有不少吸引力。但柯後來不再跟民進黨合作,又在兩岸關係持續地模稜兩可,加上現在柯文哲和國民黨都有共同的在野身分、有共同敵人,這正正就是郭台銘所說的主流民意、在野陣營。所以在今年選舉時,不斷傳出「藍白配」說法,希望可整合起來共同對付民進黨,逐漸令人覺得柯文哲在傳統的藍綠對決格局上,是從藍營搶走選票多於綠營。

簡單說,若柯文哲和侯友宜真的能團結起來,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將會是,兩人加起來的選票是否足以贏過賴清德?但在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問題:柯和侯是否真的有整合可能?

整合的不可能

世界上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像瀨尿蝦和牛丸一樣,整合起來變成很「掂」的瀨尿牛丸。單純從選制思考,團結在野當然是增加勝選的好方法;但不妨設想,對於一個深藍支持者來說,柯文哲跟賴清德是否有很大分別?即使有分別,這分別是否足以令深藍選民真的支持柯?好了,就算深藍選民願意投柯文哲,作為第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又是否甘心退居副手二線?

再者,對柯來說,一直以來都強調自己是非藍非綠的「白色力量」。當然在兩岸關係永遠是台灣第一大難題的情况下,實際上是否真的存在這種「白色」空間,從來都是一大疑問。但要做到「非藍非綠」,柯文哲及其民眾黨自己就至少要做到不被整合,不成為藍或綠的一部分。總結來說,「藍白整合」的想法,其實難以成功。

再退一步想:就算真的有可能「整合」,那麼郭現在加入戰團、獨立參選,又是否真的是促進整合的好方法?郭的票源,必然來自侯友宜和柯文哲,對民進黨來說,郭的做法實在是最強助攻。以加入戰團的方式希望達至團結結局,絕對是創意十足。倘郭深信自己有一定的支持度,希望在野陣營團結起來、壯大起來,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副手身分加入現有陣營;就算團結不了所有人,至少都可以為他選中的陣營帶來正面效果,怎樣都比現在參選亂局的做法更合乎常理。惟很明顯,郭不願做副手。所謂整合,說穿了就是要侯和柯屈服於他自己,「讓大哥先做4年」。

現在郭台銘宣布參選,距離正式成為候選人還有兩個月時間,他一方面要為自己爭取足夠連署(約29萬人),另外他也會不斷邀請柯文哲和侯友宜「喝咖啡、奶茶」,去做到所謂的「整合」。要達到連署門檻,以往都有參選人做到,以郭的財力和實力,應該不難達成;但到了11月、真的確定候選人資格時,當郭繼續參選而又無法勸退侯或柯其中一人的話,那麼郭台銘就必須更清楚交代怎樣通過參選來「團結」「在野力量」。到那時候,郭台銘和侯友宜(甚至柯文哲)在選舉中的最大對手,就不會是綠營賴清德,而是爭奪相同藍營票源的對方了。到時這幾名候選人也將會無可避免地互相攻擊。

柯文哲表現後勁不繼

選舉轉眼剩下不夠半年,時間雖短,但仍充滿變數,政黨之間的士氣和選情都是起伏不定。民進黨在不久前才經歷地方選舉的大敗,「#MeToo」風波更是將民進黨帶到萬劫不復的地步;但只是過了一兩個月,忽然又回到可以「躺着選」都贏的優勢。一方面當然跟郭台銘的亂局有關,惟另一方面,本來的最大對手柯文哲也出現後勁不繼的表現,特別是早前舉行的「演唱會」,柯的落力演出正正令其支持者難堪。

政治人物、政治領袖最重要的,從來都是政策理念的提出和執行。當香港立法會議員都懂得知難而退,放棄展現「好聲音」時,充滿選舉經驗、懂得民主選舉的柯文哲竟然真的認真練歌唱《我只在乎你》,實在是走火入魔。

作為旁觀者,唯一肯定的是無論此刻在野陣營如何一團糟,民進黨又怎樣一枝獨秀,未來這4個多月時間,還是可以有無數出奇的事情發生。就像過去幾個月一樣,郭台銘既然可以「彈入彈出再彈入」,那麼到時候再「彈出」一次,「整合成功」地「功成身退」,也一點都不出奇。

作者是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關仲然]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