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王雲豪、蔡璟宜:北都多元產業大樓 構建縱橫產業鏈

發佈於

【明報文章】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政府已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區預留約72公頃土地,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從而整合不同棕地作業及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當中首批共12公頃的5幅用地,將於今年底及明年陸續推出公開招標,主要用於發展物流及/或車輛維修業。早前當局亦邀請有興趣人士提交意向書,了解推出產業用地在市場的吸引力。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 認為,政府推出產業用地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是重置棕地營運者的重要一步,能夠進一步完善發展棕地政策,也是協助業界及棕地作業者升級轉型的契機,更可以發展多元化產業鏈,提升土地效益,促進北部都會區發展。

需更周全棕地發展政策

現時全港約有1500公頃棕地,為加快騰空棕地以發展北部都會區,城市規劃委員會於今年4月修訂規劃指引編號13G,重新分類露天儲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規劃許可申請的土地,以勾劃出更多較易獲批規劃申請的地區(即第二類地區),令受影響的露天棕地作業者,較容易另覓其他地方繼續營運,暫時紓緩新發展區內露天棕地作業者的迫切重置需要。

可是,此修訂只是權宜之計,只是把新發展區內的棕地營運者搬到其他地方,未能完全解決棕地問題,而需要更周詳的發展棕地政策。

「騰空棕地組合拳」政策

政府推出產業用地,正是積極發展棕地的契機,結合剛修訂的規劃指引,成為「騰空棕地組合拳」,完善了短、中、長期的發展棕地策略。短期方面,政府計劃興建第一批產業用地的產業大樓,重置能夠「上樓」的棕地營運者。

中長期方面,基金會建議政府繼續按序騰空更多棕地,興建更多產業大樓,再釋放更多棕地重置其他未能夠「上樓」的棕地營運者,並爭取時間物色長遠安置露天棕地營運者的用地,再收緊規劃指引編號13G,減少粗放式的棕地用地,建立一個良性循環,從根本解決棕地問題,令土地使用更具效益,掃除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障礙。

此外,多層現代產業大樓亦是協助業界升級轉型的突破口。以車輛維修業為例,現時全港有超過1500個註冊工場在「棕地」及「舊住宅區」營運,這些工場其實是在不適切的場地運作,長遠而言會受發展北部都會區及市區重建影響而需要重置。故此,未來可供車輛維修業營運的「棕地」及「舊住宅區」會愈來愈少。

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會是一個重要突破口,提供適切場地,整合零散的「棕地」及「舊住宅區」工場,騰出土地作更有效益的發展。

夕陽行業迎升級轉型機遇

另一方面,根據政府公布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電動車將逐步取代傳統燃油車輛,令電動車維修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可是,由於電動車製造商及代理商一般並無開放其軟件及診斷系統,又沒有為小型車輛維修工場提供零件支援,維修技工亦沒有渠道掌握新維修技術,小型車輛維修業會逐漸變成夕陽行業。

事實上,隨着電動車日漸普及,未來電動車製造商及代理商也未必能夠應付龐大的維修需求。因此,政府應該鼓勵製造商及代理商在引入新車種時承諾,於3至5年內下放該車種的維修技術及零件,同時向業界提供維修培訓課程及支援。

縱向+橫向產業鏈

=未來多元產業新地標

基金會認為,發展未來產業用地應該針對業界的獨特需要,從「縱向」及「橫向」方式,強化整個產業鏈。縱向產業鏈方面,除維修工場之外,產業大樓必須策略性引進牽頭機構、政府部門及關鍵的業務伙伴,包括車輛製造商、代理商、零件供應商、易手車商、駕駛學院、運輸署車輛測試中心及牌照中心、職業訓練局和保險公司等等,除了提供維修檢驗續牌服務,更可以帶動銷售車輛業務,提供學習駕駛及考牌服務,促進培訓技術轉移,完善多條龍的縱向產業鏈服務。

橫向產業鏈方面,應加入商業運作元素,可以引入娛樂、餐飲、消閒等多元化服務,並提供充足停車泊位及公共交通接駁服務,除了吸引擁有車輛的家庭客之外,更可以擴大不同消費層,把單一產業的多層工廈提升為多元產業新地標。

設計及管理上,新一代的產業大樓地盤面積應最少有兩公頃,讓上落斜道可以融入主建築物內,妥善分佈各類維修服務在不同樓層,並提供足夠的縱向及橫向空間,方可有效運用空間及管理。

建議優化賣地條款

現時政府公布的發展產業用地意向書,要求把不少於三成樓面面積移交政府,由政府委任的代理機構管理,及出租予受政府項目影響的棕地作業者。然而,此條款限制了產業大樓設計及管理的靈活性,對發展商並不吸引。

基金會建議賣地條款可繼續要求有關樓面面積用作重置棕地作業者,但不需要移交政府;在保障租戶權益的條件之下,讓發展商負責管理有關租戶,協助業界升級轉型。

現時政府推出的5幅產業用地,縱然位置偏遠,惟地標式多元產業大樓概念從「縱」、「橫」有道建構多元化產業鏈,若配有恰當的租務保障,以及針對性的業界支援,會帶動各業界及經濟產業的升級轉型,解決棕地及傳統舊區重置問題,更可以大幅提升土地價值,吸引投資,會是發展未來北部都會區的關鍵策略。

作者王雲豪是團結香港基金高級政策倡議經理,蔡璟宜是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實習生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王雲豪、蔡璟宜]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