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西隧車流增一成另兩隧降 業界議員:分流見效靠的士

發佈於

【明報專訊】立法會今年6月三讀通過三隧分流方案,首階段的「633方案」上月2日實施,根據運輸署向本報提供3條隧道於實施方案前後的車流數字,發現西隧整體車流平日平均增加13.2%,紅隧和東隧則分別減4%和2.7%;平日西隧的士流量增逾五成,紅隧和東隧的士車流則分別下降26.5%和4.6%。至於三隧在繁忙時段的整體車流都見增加,當中西隧增逾一成。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分流效果符合預期,並認為西隧所增加的車流大多來自原本行經紅隧的士。

西隧的士平日增近51%

根據運輸署數字,西隧整體車流平日和假日(周末)分別升13.2%和19.3%,紅隧和東隧則下降0.3%至9.3%不等(見圖);的士於三隧劃一過海收費25元後,分流變化較明顯,西隧的士車流平日和假日分別升50.8%和67.1%,紅隧和東隧則下降28.1%至2.9%不等;3條隧道合計的整體車流於實施前後則變化不大,平日和假日分別增1%和減0.3%,但的士則分別增4.5%和2.2%。

運輸署回覆本報表示,在繁忙時段,整體過海車流量與實施「633方案」固定收費方案前相若,交通大致暢順,並符合預期;另外,劃一的士隧道費後,的士在繁忙時段使用三隧的分流效果顯著(見另稿)。

運署:符預期 分段收費效果更顯

政府計劃今年內在3條過海隧道實施「分時段收費」,向私家車和電單車按不同時段收取不同的隧道費,以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的車流,並鼓勵出行人士在繁忙時段以外時間使用過海隧道,以調節交通流量。運輸署又相信屆時的隧道分流狀况會更明顯。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張欣宇認為,現時分流效果主要源自的士的變化,「633方案」提供誘因讓的士司機改行西隧,數據顯示平日使用西隧的的士車流,較分流前多了約8000架次,而西隧平日整體車流則增加約9000架次,其他車輛司機的駕駛習慣變化則相對不大。

張欣宇:其他車駕駛習慣變化小

張欣宇解釋,繁忙時間的整體過海車流量一直高於3條隧道合共的容量,無論如何「撥來撥去」,都無法解決如今繁忙時間三隧車流齊升的局面;他期望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有助達至更好的分流效果。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表示,今次分流效果符合預期,不過考慮到車流將因未來的分流方案而有所變化,道路和燈位設計上應有調整,例如觀察到早上西隧往港島方向多了車流,認為有需要在出口增建一條行車線往上環,令出口位置的車流更暢順。

李耀培:私家車三隧收費應劃一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633方案」未能有效分流,因普遍司機希望直接到達目的地和避免塞車,而三隧收費調整都未能提供誘因讓司機改變行車習慣,認為私家車應如的士般劃一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