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辭去Meta厚職 搞地區報的記者

發佈於

【明報文章】晉身大公司和政府,是不少記者理想中的下一站,因為薪高糧準。但英國一名記者竟然辭去Meta的高薪厚職,做回新聞老本行,一個人搞起地區報來。很多人認知中的地區報,靠賣廉價廣告賺錢,新聞內容不外乎區域罪案和芝麻綠豆的事,他到底在想什麼?

Michael MacLeod創立的新聞電郵通訊,名叫「The Edinburgh Guardian」。他每朝5時起牀閱覽各家媒體有關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報道,然後總結幾條必讀新聞,每條附上一兩句簡介,以及原文記者的名稱和報道連結,並在7時發送至所有訂戶,「我的目​​標是讓人毋須瀏覽廣告氾濫和自動播放影片的網站,毋須費力地從問題叢生的社交媒體上搜索,都能每天閱讀地區新聞」。

該電郵通訊營運了不足一年,共有4000名免費訂戶,及340名每月付5英鎊(約48港元)的會員。付費會員可以額外收到每周一封文化報道的電郵、周末的社區活動預覽,以及可以參加會員活動。

屈指一算,單靠這份地區報的稅前月薪僅得1700鎊(約1.6萬港元),遠低於英國月入中位數,他不得不另外兼職幫補。但他表示,有信心假以時日可以全靠這份電郵區報維持生計,「我掙的錢沒以前多,我不會建議其他人踏出這一步,除非他們有信心用戶增長會持續」。

他的信心來自於10多年前當上《衛報》(The Guardian)的開荒牛,主理試驗性質的地區報道,該項目一年後便因為資金問題被關掉,然而MacLeod一直對試驗成果念念不忘——人們對於居住的地方了解愈深,他們的公民自豪感和參與度也會愈高。

大媒體拓海外市場 自媒體反其道而行

之後他做過其他區報、電視台、時尚雜誌和Instagram,上一份工是Meta的虛擬現實部門社群經理,兜兜轉轉,還是做回區報,「社區精神永遠不會消失,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互聯網與新聞變得支離破碎。但當你把兩者結合,我一次又一次從人們身上聽到,社區新聞賦予人們社區精神和意識,我認為這很美麗。當我收到這樣的意見時我非常高興,這對我來說比起多賺一點更加重要」。

大媒體在全球化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例如不少英媒推出美國版和澳洲版,部分美媒也會推出英國版甚至中文版。但很多自媒體似乎反其道而行,專心致志做好小眾新聞,掙的錢不一定多,但肯定比起打工更快樂。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