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阮穎嫻:放寬購物限額 保留本地特色 助旅遊業復蘇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冠疫情過後,香港逐漸恢復通關,但與大陸或國外旅遊人數激增相比,訪港旅客人次卻表現得較遜色。根據旅發局數字,今年8月的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約為410萬人次,已比7月上升14%,但僅相當於疫情前的84%。

以疫情前的情况作標竿,其實已是打了折扣。這個84%其實是樂觀了,因疫情前香港受社會運動影響,旅客也不多。但2015至2018年8月的每月訪港旅客約有510萬至590萬人次。因此今年8月比2018年同期少了大約180萬旅客人次,即只有約七成。所以當年周街拖篋客的情形不再。

只看過夜旅客數字,2018年達2900萬人次,但今年過了超過一半,數字是840萬。以這個數字推算,全年過夜旅客可能只有1400萬人次,不到2018年一半。至於不過夜旅客,跌幅更誇張:2018年是3600萬人次,2023年截至7月只有約810萬,預計全年約1400萬人次。這個估計可能較保守,假設下半年旅客強勢回歸,數字會較高。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比較環球不同地區的恢復速度。儘管這個統計數據是截至今年第一季,但可見歐洲和美洲已分別恢復到90%及86%;亞洲恢復速度相對緩慢,僅為疫情前的54%。原因之一當然是中國遊客未完全恢復。香港長期倚賴中國大陸客,當然重創旅遊業。

港元聯匯不能動 用其他方法吸客

一般而言過夜旅客消費力高,因留港時間較長,也要住酒店。不過夜旅客,很多做代買、走水貨購物後就離開。雖說香港消費品質素相對上有保證,但在匯率影響下,對旅客來講價格顯得昂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由年頭1美元兌6.7人民幣,貶值到近日7.3人民幣。由於港元掛鈎美元,所以港人上大陸消費便宜約10%,而大陸人來港消費貴約10%。

不過,解決旅客需求問題,匯率不能動,亦不應該動。聯繫匯率是香港金融體制穩定的根基,因此要用其他方法去挽回香港對大陸客人的吸引力。

現時中國大陸旅客只能免稅攜帶5000人民幣的香港貨品回大陸。這個規定本來就有,但以前不嚴打,現在捉到沒有申報就要繳交高額罰款。內地社交平台流傳不少來港旅遊掃貨後,過關回內地遭徵重稅的經驗,害大陸旅客都不敢盡情購物。相對海南,一個大陸人喜歡去度假的地點,2020年已將免稅額由3萬加至10萬人民幣,十分有利銷售奢侈品。據海南省商務廳數字,今年農曆新年海南免稅店的營業額逾25億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加逾3倍。

而大陸旅客在港只有5000人民幣免稅購物限額,買個名牌袋都不夠,化妝護膚品買貴少少都爆表。想要「爆買」的大陸旅客,自然取海南棄香港。現在香港政府要催谷消費、啟動夜市,正好藉此良機爭取放寬這個限額,鼓勵旅客滿載而歸,亦能帶旺商店商場,激活經濟。

放寬購物免稅額 有百利無一害

放寬大陸旅客免稅購物限額,是立刻可以收到成效的政策改變,對提振需求有百利而無一害,特區政府應認真考慮並向中央政府爭取。同時業界也要提升香港的特色,發揮優勢。

周末香港一車車到大灣區消費,喜茶、酸菜魚、海底撈乃至燒烤夜市揼骨劈酒,按摩技師要由星期六晚等到星期日下午才等到。除了是匯率問題,也是大陸失業率上升,人工變平,通脹輕微,令消費更抵。

香港服務因勞動人口萎縮致質素下降。酒店、零售、飲食業工人轉行,面對工人短缺要加人工,間接導致成本上升。香港酒店人手不足,入住率約八成,若人手充足可以用盡房間,並使房價下調,還未計那些本來做賓館的轉了做長租。做食肆的不怕被炒,鬧客趕客串客。雖說香港服務業走平民路線本是如此,對港人及旅客都一樣兇神惡煞,惟如今變本加厲。要付錢受氣,有些人選擇去大灣區,有些人去日本。鹹魚青菜,各有所愛。

本港高級餐飲一貫水準高,其實很多間都值得推薦,但一來要訂到枱,二來要畀得起錢。同樣價錢,旅客會覺得日本及台灣的高級餐飲抵很多。先不論食物,日本高級餐飲的服務,全世界無一個地方追到。

事實上除了日本,別忘了深圳以至大灣區,都是香港競爭對手。大陸社交媒體大事宣傳娛樂餐飲熱點,令人覺得去大灣區玩是流行玩意,cafe、fine dining、酒吧應有盡有。深圳市政府近來更推出各項措施,提供從口岸到重點商圈和景區的免費接駁。港人覺得最煩的電子支付,深圳市亦嘗試解決。深圳旺到大陸人都話香港人煩厭,不是似曾相識嗎?當年旅客塞到香港人都嫌煩,有人打着「光復上水」的旗號發起「踢篋行動」。現在香港政府派機票都不太有作用,看來現在已經落後別人,要取經深圳了。

除了放寬5000元人民幣免稅限額,業界還要提高銷售特色。香港最大特色是華洋雜處、有殖民地色彩,英式雙層巴士在佈滿中文霓紅燈招牌的街頭行走。這是香港最吸引旅客的本質;失去了,則與上海沒兩樣,比北京要差,因為不夠古蹟名勝歷史。但這些東西正在急速消逝。

保持特色 老生常談卻重要

我有位朋友,印度長大,在西方待過10年以上,上海工作過幾年,因緣際會,滯留香港,卻發現香港是一塊寶石。他說:「香港是東方的紐約。」他到哪裏,都能跟當地人打成一片。但如果在上海要過優質的西式生活,是較昂貴的選擇。反而在香港,仍然有很多很西式又地道的酒吧。香港這種開放,是很多地方望塵莫及的。他說,要過西式生活、晚晚蒲吧,香港始終比上海抵。

保持特色、吸引人才、增加生產力、提高服務質素,老生常談,卻又那麼重要。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阮穎嫻]